言情小说网 > 其他类型 > 借古鉴今 > 第344章 上智部通简卷三(3/3)
等人失仪,也是考虑到给大臣留面子,顺应了人都有犯错和希望被宽容的心理。

    权衡利弊

    - 全面考量得失:在决策时,他们会综合考虑各种行为的得失。郭子仪面对鱼朝恩的邀请,带甲兵前往可能会激化矛盾,不带又可能有危险,最终他选择只带家僮,是在权衡了维护关系、自身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后的结果。李及守秦州,选择谨守曹玮的规模,是权衡了改变与不变对当地稳定和发展的利弊。

    - 着眼长远利益:他们不局限于眼前利益,而是着眼长远。诸葛亮平定南中不设汉吏,虽然短期内可能看似没有加强对南中的直接控制,但从长远看,避免了民族冲突,有利于西南地区的长治久安。高拱处理安国亨事件,反对轻易征伐,也是考虑到战争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破坏以及可能引发的长期不稳定。

    以简驭繁

    - 抓重点定策略:面对复杂问题,他们能抓住重点,制定简洁有效的策略。诸葛亮平定南中,抓住夷汉相安的重点,通过制定纲纪法规,让夷人自治,实现了稳定。李及守秦州,以稳定为重点,不搞新花样,只专注于维持秩序,斩杀违法禁军树立威信,就稳定了局面。

    - 化繁为简求实效:他们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。宋太宗处理孔守正等人失仪事件,没有大动干戈,而是以假装醉酒的简单方式轻松化解。裴晋公处理印信丢失,没有兴师动众追查,而是不动声色等待印信归还,以静制动,化复杂为简单,达到了良好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