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其他类型 > 借古鉴今 > 第380章 兵智部不战卷一(一)(2/3)
入困境,从而为自己创造有利的作战条件,最终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。

    张齐贤虚张声势破契丹

    - 原文:齐贤知代州,契丹入寇。齐贤遣使期潘美以并师来会战。使为契丹所执,俄而美使至云:“师出至柏井,得密诏,不许出战,已还州矣。”齐贤曰:“敌知美之来,而不知美之退。”乃夜发兵二百人,人持一帜,负一束刍,距州西南三十里,列炽燃刍,契丹兵遥见火光中有旗帜,意谓并师至,骇而北走。齐贤先伏卒二千于土镫砦,掩击,大破之。

    - 故事:张齐贤任代州知州时,契丹入侵,他本与潘美约定联合御敌,但使者被契丹劫持,潘美又因密诏撤军。张齐贤利用契丹不知潘美已退的情况,夜间派二百士兵持旗背草,在代州西南三十里处点火举旗,制造两军会师的假象,吓得契丹兵北逃,他又事先设下伏兵,乘机掩杀,大破契丹。

    - 解析:张齐贤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战术和虚张声势的策略,利用敌人的信息不对称,制造出强大的假象,使敌人产生恐惧和误判,从而不战而退,再结合伏兵给予敌人致命一击。

    《智囊·兵智部·不战卷》中典故的底层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    知己知彼

    - 了解敌方的弱点、心理状态、内部矛盾等,如析公知楚军“轻窕,易震荡也”,杨侃知宗正珍孙“为帅无谋”及薛修义军“皆乌合,非有素统”,从而能针对性地制定策略。

    - 同时清楚己方的优势与劣势,合理运用自身力量,如荀罃、伍员根据晋、吴军队情况制定疲敌策略,避免与强敌直接硬拼。

    心理战术

    - 利用敌方的恐惧、疑虑等心理,以虚张声势等手段制造假象,如张齐贤虚设火光旗帜吓退契丹,让敌人因误判而自行溃败。

    - 还通过瓦解敌方士气和信心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,像杨侃让村民举烽火,使围城贼兵“各自散归”。

    以逸待劳

    - 避免与敌人进行消耗巨大的正面冲突,而是通过巧妙的策略使敌人疲惫不堪,然后再寻找时机出击。如荀罃和伍员的疲敌之计,通过不断地骚扰,使楚军在奔波中消耗力量,失去战斗优势。

    灵活应变

    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