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我在古代考公,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> 第146章 第一次讲习会(2/3)

    定在后天下午,人不多,正好在文思苑里举行。

    林向安通知了冯辰、薛文逸、宋桐三人,若是有时间,便也来听听。

    金秋十月,空气中常常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,阳光洒在青砖地面上,偶尔有微风吹过,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。

    原本宁静的四周,被脚步声打破,几人陆陆续续来到小苑。

    小院外墙挂上了一个写着文思苑的木牌。

    待所有人到齐后,林向安站起身,面带微笑,扫了一眼围坐在桌前的众人。

    “诸位,应各位之邀,很荣幸今日由我来和大家聊聊,大家皆因求学考科举,而聚于此。

    然而学问不仅为科举之用,更关乎生活中方方面面。

    今日,我们首次举办讲习会,意在以文会友,共同探讨学问,互相启发。”

    “此言大善!”

    孙文石率先捧场,拱手赞道,“咱们寒窗苦读,少有这样能静心交流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“今日得大家给机会,才站在这里,同大家聊聊这学报的之事。”

    “圣人有云,‘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’,修身乃为学之本。

    试问若连己身不修,又如何言治人、治国?

    我个人认为寒窗苦读,获得是书本上的知识,需要走出来在生活中践行,

    大家想想,我们学有所成,却不知民间疾苦,又何谈为官治国?

    而学报,我希望能启发读书人,也能为学子提供一个抒发见解的平台”

    林向安侃侃而谈,将自己的初衷告诉大家,虽然学报上不能及时交流,但也能打开一些人的视野。

    其他人纷纷认真听着,直到后面留给大家讨论的时间。

    耐心听完,刘文昌连连点头,但提出了心中几分疑虑:“这学报虽好,但读书人向来重名节,若学报登的文章有失妥当,岂不惹人非议?”

    “你指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,这正是我们需要注意之处,因此学报需要严格筛选内容。

    对于审核的各位,也是极高的要求,同时也锻炼大家的眼光和思维。

    人的思考本来就各异,不要怕人争议而不去做。

    我们通过不同思想碰撞,来启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