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官和监试官则负责协调和监督考试的流程,确保公平”
段昊初、孙文石等人都被刘文昌的话,深深吸引,都认真地聆听着。
林向安听明白了,乡试的考官就属于三权分立:
提调官(行政)、监试官(监察)、主考官(阅卷),这样避免权力集中,保证考试公平。
其中主考官,是由朝廷选派两名京官,这两人总揽阅卷大权,负责最终录取名次的核定,对考生命运有决定性影响。
而同考官,由地方推选的学官(如府学教授、县学教谕)或地方文官担任,每场考试分多房(如5-10房),每房一名房官,房官人数根据考生多寡来定。
乡试阅卷采用“糊名誊录”制度,考生姓名封盖,试卷由专人誊抄以防笔迹辨认。
考生原卷叫墨卷。
考生誊抄副本成为朱卷。
然后墨卷封存,锁在铁箱中,朱卷随机分到各房,由房官初阅。
在这个过程中,主考官是外派的,会有亲属回避等嫌疑,对于泄密根本不值得。
那么誊录官、房官就不一样,他们能够钻空子。
一名房官需批阅约200-300份试卷,房官初筛考卷,推荐优秀试卷给主考官,房官需在荐卷上撰写评语,说明推荐理由。
初筛考卷这才到达主考官的手里,主考官综合各房荐卷,再次审阅,在房官评语基础上添加总批,并拟定名次。
若遇到争议的,主考官与房官意见不一,可能反复讨论,或由监临官协调,不过主考官拥有最终决定权。
审核完之后,就是封存制度。
乡试放榜后,启封墨卷,将朱卷与墨卷按编号配对,核查誊录是否无误。
中举者的朱墨卷,皆存布政使司库房,十年后移交京师国子监。
落榜的考卷:墨卷存省学政衙门,朱卷留存三年后销毁。
中举卷和高分落卷价值最高,这销毁就有极大的操作空间。
整个过程中,能够获得朱卷的途径:
一、誊录吏、受卷官:直接接触试卷,成为核心信息源。
二、考官私售:退休考官,贩卖批卷心得。
三、落榜生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