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我在古代考公,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> 第237章 瞩目的新科举人(3/4)
,略一回忆,便点头道:“这一科最小的举人,十五岁便中举,正是此子。”

    话音一落,便有不少人纷纷侧目打量。

    眼中透出几分审视,又带着几分惊讶。

    浙江一地,素来文运鼎盛,竞争尤为激烈。

    而能在如此环境下,以十五岁的年纪脱颖而出,不仅才学不凡,亦说明其悟性、毅力皆属上乘。

    “怪不得诗作不俗,确有才气。”

    “十五岁便金榜题名,倒真是难得。”

    不少官员低声议论,隐隐已有赞许之意。

    吴清源亦饶有兴致地重新打量林向安一番,轻轻点头道:“十五岁便能中举,且诗才不凡,前途无量。”

    甚至连巡抚也开口赞道。

    “方才那首诗,辞采端庄,格调不俗,不仅切合秋闱之志,也颇见其抱负。”

    宋道衡见众人对林向安的印象颇佳,便顺势一笑,似不经意般补充道。

    “不仅如此,林举人十三岁时,便拿下了小三元的名号。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席间再度一静。

    有官员皱眉思索了一下,旋即恍然:“十三岁小三元?莫非是那位……?”

    “正是。”宋道衡微微颔首,语气不疾不徐。

    众人对望一眼,眼中意味顿时深了几分。

    小三元虽不及大三元那般显赫,但也足以证明天资聪慧、底蕴深厚。

    许多人终其一生,连一个生员都未必能夺得。

    而林向安年仅十五,已然从童生一路登科至今,若非天资卓绝,断然难以做到。

    吴清源听罢,眼中亦添了几分欣赏:“年少成名,若能持恒自律,日后成就不可限量。”

    旁边几位考官纷纷点头,眼中流露出几分认可与欣赏。

    此子年纪虽轻,却沉稳有度,才学不凡,确实值得留意。

    之后,轮到其他举人作诗,虽仍有佳作出现,但在珠玉在前的情况下,终究难以再引起官员们更多的关注。

    许多官员虽仍认真倾听,却已少了方才的兴致,不少人甚至微微点头,便算是给了面子。

    随后的对答策问环节,主考官接连出了三道问题,依次点名举人作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