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二周目阿斗,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> 第254章 刘备之请,善待大儒之后(2/4)
到了什么。

    但很快,他面色又恢复悲泣之状:“既有善待之意,吴侯为何狱中不设守卒,以防文举先生自缢寻死啊?”

    按说,诸葛亮埋怨的也有些道理。

    既是牢狱之中,理当多设狱卒监视其起居,以防犯人自缢。

    但道理又不是很多。

    孔融本是个犟脾气,心高气傲,最烦别人监视于他。

    孙权给他独立的空间和自由的余地,乃是一种照顾。

    谁能想到他会自缢啊?

    诸葛瑾坦言:“我主孙权本念及与孔文举先生旧情,不忍对其多加苛责,在狱中给其自由,实乃出于善意,望他能自省思过。

    谁料文举先生性情太过刚烈,竟行此决绝之举。

    我主得知后痛心疾首,悔恨未能周全。

    这等变故,实非人力所能预见与防备,还望皇叔与吾弟能体谅我主的一番苦心啊。”

    “兄长啊!”

    诸葛亮抓着诸葛瑾的手,颇有怨气的说了这么一句:“文举先生素来刚烈,吴侯怎能不知?此文举之死,吴侯有不察之责!”

    诸葛瑾知道,此行前来,报文举之丧,必会遭荆州埋怨。

    鲁肃临别有言,最担心的就是两家因此决裂。

    江东今乱象频生,人心未稳,不能独立抗曹。

    若得曹操恢复国力,举兵南下,江东恐不能相敌。

    继续联合刘备,是坚定不移的国策。

    如今人家虽有埋怨,然非无端寻衅,倘江东欲置身事外,全卸其责,反致人不快生怒。

    想到此,诸葛瑾感慨叹气:“我主亦自怨不察,其为此哭泣不已,心痛难当。”

    “事已至此,也不便埋怨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!”

    这时,诸葛亮又说一句:“然请吴侯允许,将文举家小俱迁至江陵,由刘皇叔妥帖照顾。”

    诸葛瑾一怔。

    刚刚还以为这话题好容易糊弄过去了,怎料吾弟竟亦生此念?

    他们商量好的么?

    诸葛瑾面露疑惑:“莫非,皇叔与贤弟怕我家主公照顾不好文举先生家小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刘备正筹措语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