务,齐王需听从谢六调遣行事,若能立下战功,便可将功折罪。
“阿正,这……” 齐王声音微弱,无力地望向谢六,眼中满是疲惫与无奈,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。那些被皇帝洞悉的秘密,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大山,压得他喘不过气来。
谢六见状,赶忙上前,双手稳稳地扶住齐王,引导他缓缓坐下。
待齐王坐定,谢六退后一步,神色恭敬,沉声道:“父王,陛下交付于我的任务,需先平定高句丽之乱后,方能向您透露。在此之前,还望父王全力协助皇太孙,将这一仗打得漂漂亮亮,到时再做计较。陛下既已承诺,就必定不会食言。”
他言辞恳切,目光坚定,试图用这番话安抚齐王慌乱的情绪。
随后,谢六又温言安慰了齐王几句,话语里满是关切与鼓励。齐王默默点头,虽未言语,但神色间已稍稍缓和。见此,谢六才转身,走出齐王府。
一出王府,谢六便马不停蹄,直奔东宫而去。此刻的他,肩负着诸多重任,心中满是对未来局势的考量。高句丽战事在即,各方势力暗流涌动,而他手中掌握的秘密任务,如同高悬之剑,沉甸甸地压在心头。
前往东宫,他一方面要向秦承煜汇报出征前的准备事宜,另一方面,也要进一步探听此次北征的相关消息,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好铺垫 。
时间在忙碌与奔波中悄然流逝,不经意间,出征之日已然来临。京都城外的大营内,十万羽林军整齐集结,将士们身着鲜亮的铠甲,手持寒光闪闪的兵器,威风凛凛,气势如虹。
皇太孙秦承煜身着华丽的盔甲,登上高高的祭天台。按照惯例,一般国战的祭天誓师大会都会由皇帝亲自举行,可此次却有些不同。不知是皇帝觉得高句丽不足为惧,不认为这算得上国战级别,还是另有隐情,皇帝并未亲临现场,只是派来使者宣读了一封鼓励的圣旨,具体事宜皆交由秦承煜组织。
齐王身着戎装,神色凝重地站在秦承煜身后,眼神中透着些许复杂。台下,十万羽林军将士们整齐列队,他们身姿挺拔,目光如炬,紧紧注视着台上的一举一动,仿佛在等待着一声令下,便将奔赴战场,浴血奋战。
誓师仪式结束后,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西出发。队伍绵延数里,扬起的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