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掩埋。
我们还原了唐代的工艺特点:
- 佛像面相庄严祥和,符合唐代审美
- 衣纹流畅自然,显示出唐代石刻的特色
- 莲花座的纹样也是唐代风格
- 就连佛像的比例都参考了唐代的造像标准&34;
&34;那些专家不会起疑吗?&34;
&34;放心,&34;李工笑道,&34;我们在制作时就想到了这些,确保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。而且这种大型石刻,本来就很难确定具体年代。只要我们的故事合理,细节到位,自然会有人相信。
再说了,游客来这里,主要是为了感受氛围,欣赏美景。只要能给他们一个美好的体验,又何必太过纠结真假?&34;
刘楚点点头,不得不佩服这个营销策划的巧妙。这样的故事,既增添了景区的文化底蕴,又为这尊佛像赋予了独特的历史意义。
正说话间,悠扬的晨钟从藏经楼传来。浑厚的钟声在山谷间回荡,惊起几只晨鸟,在云雾中盘旋。
&34;早课时间到了,&34;李工轻声说,&34;您看,僧人们都出来了。&34;
只见身着灰色僧袍的僧人们从禅房里鱼贯而出。他们动作轻缓,步履从容,在晨曦中开始了一天的功课。
几位年轻僧人在天王殿前洒扫,竹扫帚沙沙作响。落叶在晨风中打着旋儿,又被细心地收拾起来。一位老僧用软布擦拭着殿前的铜香炉,炉中的香烟袅袅上升,在阳光中化作淡淡的金色。
大雄宝殿前,两位僧人正在整理供案。铜器在他们手中被擦得锃亮,映着朝阳,闪烁着温暖的光芒。供案上的水果被重新摆放,每一颗都经过精心挑选,位置恰到好处。
禅院的回廊上,一位年轻僧人正在擦拭栏杆。他的动作很慢,仿佛在做一场修行。阳光透过回廊的雕花窗棂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,随着他的移动而缓缓变换。
莲池边,几位僧人正在照料莲花。他们小心翼翼地清理枯叶,为新生的莲蓬松土。池水被晨风吹皱,泛起细细的涟漪,映着天光云影,宛如一面流动的镜子。
竹林中传来&34;咚咚&34;的击木声,那是提醒僧人们准备早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