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34;请说。&34;明澈大师双手合十。
林教授思考片刻,开口道:&34;大师,我一直对&39;禅&39;的本质有疑惑。何为禅?&34;
明澈大师微微一笑,不急着回答,而是拿起茶壶,重新为林教授斟了一杯茶。
&34;教授,您看这杯茶。&34;
林教授低头看着茶杯,只见清澈的茶水中,一片茶叶缓缓沉浮。
&34;茶叶在水中沉浮,不执着于上下,这便是禅的一种体现。&34;明澈大师缓缓说道,&34;禅不在言语中,不在思维中,而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当下。饮茶时只管饮茶,行路时只管行路,这便是禅。&34;
围观的游客们听得入神,有人拿出手机开始录像。
林教授若有所思:&34;大师的意思是,禅在于专注当下,不被过去未来所扰?&34;
&34;这只是禅的一个方面。&34;明澈大师轻轻摇头,&34;禅是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。有无、善恶、美丑,这些都是人为的分别。当我们超越这些分别,直指本心,那便是禅。&34;
一位年轻游客忍不住问道:&34;大师,那修禅的目的是什么呢?&34;
明澈大师看向那位年轻人,慈祥地笑了:&34;你问得好。修禅的目的,不是为了得到什么,而是为了放下。放下执着,放下分别,放下自我,回归本来面目。&34;
林教授接着问:&34;大师,《金刚经》中说&39;应无所住而生其心&39;,这与禅有何关联?&34;
明澈大师点点头:&34;&39;应无所住而生其心&39;是禅的精髓。&39;无所住&39;是不执着于任何境界,&39;生其心&39;是在不执着中保持觉知。就像这杯茶,我们品味它的滋味,但不执着于这种滋味。&34;
此时,围观的人群已经扩大到三四十人,大家都安静地听着这场即兴的佛法开示。有人拿出笔记本记录,有人闭目思考,气氛庄严而祥和。
一位中年女士举手问道:&34;大师,我们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禅呢?&34;
明澈大师微笑着回答:&34;很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