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一方靠拢。
“本来我也没打算把他们卷进战争。”
毕竟只要他们保持中立,对他们而言就已是最好的局面。
贸然干涉,反而可能让他们倒向同盟国。
“但看来你改变了主意。”
“奥斯曼帝国意外加入同盟国,使局势发生了变化。既然意大利和奥斯曼相继参战,让他们增添了两位新盟友,那我们协约国这边,当然也得补充新的盟友,才能公平竞争,不是吗?”
更何况,罗马尼亚还掌握着普洛耶什蒂油田,开发时间比美国德克萨斯油田还要早。
若能促使他们加入,或许可以部分弥补奥斯曼倒戈导致的中东石油损失。
“可是,即便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皇帝陛下亲自请求,罗马尼亚至今仍未作出任何回应,他们现在会愿意加入吗?”
“虽然不容易,但并非没有可能。”
罗马尼亚的犹豫,并非因为不愿参战,而是一直在权衡哪一方更具胜算。
而他们在意大利、奥斯曼相继参战,且国内有众多亲俄派和亲法派的情况下,依旧未向俄法同盟靠拢,足以说明他们认为同盟国并不占优。
‘这就够了。’
就这样,在华沙战场上像奴隶一样辛苦工作的可怜汉斯,终于可以暂时喘口气了。
是时候重新以“外交大臣汉斯·冯·乔侯爵”的身份,回归战场了。
“就这样,终于结束了!”
1913年11月20日。
正当汉斯忙于与罗马尼亚的交涉时,在伊普尔,最后一批英军终于撤离,标志着这场漫长的逃亡之旅的结束。
但活下来的英军之间并没有爆发欢呼,相反,空气中弥漫着前所未有的沉重沉默。
他们无法为自己活着离开地狱而高呼庆祝,因为在这场战斗中,他们失去了太多战友。
原本超过三十万的英军,如今存活下来的甚至不到二十万,仅剩约十七万而已。
更糟糕的是,英军采用“战友连”(pals battalions)或“地区连”的编制模式,让同一个村庄、同一个地区的士兵组成部队。这种编制方式反而让他们感受到的悲痛与冲击倍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