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牵扯出多少人?先帝的威严,朝廷的体面,甚至&34;他顿了顿,&34;甚至可能涉及宫闱秘事。&34;
白萧心头一震。皇帝这话分明是在暗示黎家一案背后有更复杂的宫廷斗争。他稳了稳心神:&34;臣只求真相,还冤者公道。至于其他臣愿听从陛下安排。&34;
皇帝盯着他看了许久,忽然转身走向窗边,背对着白萧:&34;你查到了什么?&34;
白萧心中一松,知道皇帝这是默许了他的调查:&34;臣这三日暗访了当年参与审理此案的几位老臣。其中刑部侍郎赵大人临终前留下手记,称当年审讯黎院正时,曾有人深夜入狱,次日黎院正便认了罪。&34;
&34;何人入狱?&34;
&34;手记中未明言,只说持的是凤印手谕。&34;
殿内瞬间安静得可怕。魏公公的脸色刷地变白,连退数步,几乎要退出殿外。
凤印——那是当年皇后的印信。
皇帝的背影僵住了,半晌才缓缓道:&34;你可知你在说什么?&34;
白萧重重叩首:&34;臣不敢妄言!臣只是据实禀报。&34;
&34;够了!&34;皇帝猛地转身,龙袍翻飞,眼中怒火闪现,&34;白萧,你好大的胆子!&34;
白萧伏地不起:&34;臣罪该万死!但臣以为,陛下初登大宝,正需肃清朝堂积弊。若黎家果有冤情,陛下为其平反,必能收天下士子之心。&34;
皇帝胸膛剧烈起伏,显然在极力压制怒气。他走回龙椅坐下,手指紧紧扣住扶手,指节泛白。
&34;你先退下。&34;良久,皇帝终于开口,声音已恢复平静,&34;此事朕自有考量。&34;
白萧抬头,还想说什么,却见皇帝已拿起朱笔,做出批阅奏折的姿态,显然不欲再谈。他只得叩首:&34;臣告退。&34;
就在白萧起身欲退时,皇帝忽然又道:&34;白卿。&34;
白萧立刻停下:&34;陛下?&34;
皇帝没有抬头,只是淡淡道:&34;你我相识于微时,朕一直视你为手足。但如今朕是君,你是臣,这一点,你要牢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