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身份跟江易说了,也知道他想选拔更多出身贫寒的人。
就是为了避免地方世家势力越来越大,威胁到王权的稳固。
“出身寒微的人数太少了,他们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,实属难得。”
陈默明白江易的意思,若是按照他的想法来,那就要把一些人的名次往后排。
好在现在没有公布成绩,可以让更多出身贫寒的人上榜。
如此一来,就显得有些不公平,那就看江易的意思。
“今年参加科举的贫寒之人多不多?”江易又问道。
“今年参加科举的贫寒之人很多,可他们的成绩不太理想,他们读书条件不如那些富贵人家子弟。”
能够参加会试的人,说明他们的成绩也不差。
在众多学子之中脱颖而出,既要凭实力,也要靠运气。
“大王若是让更多出身贫寒之人中进士,恐怕对其他人不公平,也可能会淘汰掉一些真才实学之人。”
陈默能理解江毅这么做的用意,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,也是为了任命官职。
有些富贵人家子弟确实有才,监考官没有徇私舞弊。
“我知道公平公正很重要,这些试卷也是你们反复审阅。才确定的,那就从这十份试卷中排名次。”
江易这么做确实有点私心,对那些世家感到厌恶。
汉国境内绝不允许存在权力过大的世家,威胁到王权。
江易把试卷都看完了,用朱笔在试卷上做记号。
前十名一旦确定下来,三天内会对前十名进行殿试考核。
再确定前三名,然后就是发布贡榜。
“后天让这十名考生到崇文殿参加殿试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
“这段时间,辛苦你们了。”
主考官和监考官很认真地监考,确实辛苦了。
“这是臣的分内之事,辛苦一点也值得。”
为国家选拔人才,为江易分忧解难,辛苦也值得。
陈默想起自己当年的经历,寒窗苦读十余载。三年考试,因为各种原因不中。
也不是他成绩不行,而是那些科举名次早已世家子弟被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