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是浮着,说明浮力也变大了。其实,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相等。竹篮里加石头,它排开的水更多,受到的浮力也就更大。”
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感受,柳云舒又拿出一个用薄木片制成的小船模型,放在水面上,往船里放米粒。每放一些,船就下沉一点,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,惊叹不已。
这时,有个学生举手提问:“先生,那要是物体的重量超过了它受到的浮力,是不是就一定会沉下去呢?”
柳云舒赞许地点点头,回答道:“问得好!一般情况下是这样,但也有特殊情况哦。比如钢铁做的大船,那么重却能浮在水面上,是因为它的形状特殊,排开的水的体积很大,受到的浮力也就足够大。这就像我们把一个实心的铁球扔进水里会沉下去,但是把这个铁球做成空心的盒子,它就有可能浮起来啦。”
接着,柳云舒讲解“压强”的概念。他拿出一块木板和一些图钉,把图钉按在木板上,钉尖朝上。
“同学们,要是让你们光脚站在这木板上,敢不敢?”柳云舒故意笑着问。
学生们吓得直往后缩,纷纷摇头。
“那要是把这些图钉都拔掉,敢站吗?”
“这还差不多!”一个胆大的学生说道。
柳云舒笑着解释:“同样是踩在木板上,有图钉时感觉很危险,是因为图钉尖面积小,同样的压力下,产生的压强就大;拔掉图钉,木板面积大,压强就小,所以感觉安全。压强,就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。生活中,刀刃很锋利,就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,增大压强,这样切东西更省力。”
为了加深理解,柳云舒让学生们用手指轻轻按压铅笔的两端,感受不同的压力。学生们有的龇牙咧嘴,有的哈哈大笑,在轻松的氛围里理解了压强的概念。
这时,柳云舒又拿出一块海绵和几块不同重量的砖块,将砖块依次放在海绵上。学生们可以清晰地看到,随着砖块重量的增加,海绵的凹陷程度越来越深。
“同学们,看,同样是这块海绵,放的砖块越重,它凹陷得越深,这说明压力越大,产生的压强也越大,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哦。”柳云舒耐心地讲解着。
讲完压强,柳云舒又带来新实验。他拿出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