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我们坚持了下来,因为这是正确的事。\"
\"技术革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。\"李阳走到全息投影控制台前,轻轻一挥手,3d时间轴从地面延伸至穹顶,每个关键节点都跳动着立体影像。1992年的生产线化作机械齿轮缓缓转动,1995年的代码幻化成数据流在空中奔涌,1998年的环保设备则分解成绿色粒子,最终汇聚成集团如今的智能产业园模型。
年轻的程序员小周突然举手:\"李总,这些老设备现在还能用吗?\"问题引发一阵轻笑,但李阳却认真地点头。他示意工作人员推来一辆手推车,上面摆放着老式键盘和显示器。当数据线接入计算机的瞬间,早已失灵多年的电源指示灯竟微弱地亮起,屏幕闪过雪花后,出现了dos系统的经典界面。
\"看到了吗?\"李阳敲下一串命令,随着\"叮咚\"一声,1991年编写的简易库存管理程序开始运行,\"这些看似过时的技术,是我们走向未来的阶梯。\"他的目光扫过全场,落在角落里正在擦拭眼镜的老技术员身上,\"没有他们当年的坚持,就没有今天的量子计算、人工智能。\"
会议结束时,夕阳的余晖透过落地窗洒在计算机外壳上。李阳独自留在会场,轻轻抚摸着发烫的主机箱。手机震动,李绍文发来消息,附了张新设计的工牌草图,背景是老式电路板与量子芯片的融合图案。他回复道:\"再加上一行小字——致敬每个改变时代的平凡日夜。\"
走出创新中心,李阳回望大楼外墙的led屏幕,上面正循环播放着历年技术突破的精彩瞬间。秋风拂过他的衣角,带着三十年前那个雨夜的气息——那时他骑着自行车,车筐里装着的,是同样滚烫的梦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