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慈炅南巡第一日非常缓慢,天没亮出宫,上午就上船,晚上还在通州。最后被迫下船,要在潞河驿住一晚。
朱慈炅深深体会到了大明皇帝的身不由己,说好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呢?
无聊等待中,朱慈炅召见了通州督粮官王家祯。
历史上此人此时应该因为宁远兵变被牵连削籍罢官。多年后起复为兵部侍郎,接替卢象升镇压叛乱,又被当年宁远兵变罪首之一的左良玉等人挖坑,没干多久再被罢。
甲申时,他拒绝了李自成的官位,与儿子一起自尽殉国,算是一个“平日袖手谈心性,临危一死报君王”的人才。
朱慈炅早已经不记得这种小卡拉米,但他的官职牵扯到京师甚至整个边军的粮储安全,属于相当关键的人物,所以得到召见。
通州这个督粮官实际就是通州巡抚,但天启二年不知何故罢了这个职位。在此时的大明,这个职位其实相当重要。王家祯身上不仅是右副都御史,还有户部侍郎的加衔,已经算是大明重臣。
历史上这个位置相当危险,因为朱慈炅的五叔没粮了就找这个官的麻烦。王家祯之后除了孙承宗短暂兼过,此职就成了重臣们避之不及的瘟神之位。
不过,这次的宁远兵变,跟钱粮的关系没有那么大,虽也有人弹劾过王家祯,但朱慈炅对所有弹章的处置非常奇葩,弹人的通政司就过不了。
离京前,白发苍苍的右都御史曹于汴专门为此事找过两次朱慈炅,什么祖制,堵塞言路,因噎废食之类。反正就算你老爸是被弹章气死的,你也不能不看弹章。要不是朱慈炅实在太小,曹于汴实在太老,朱慈炅都有一种要暴打老流氓的冲动。
不过,现在好了,有五叔专门看,满足了二曹变态的怼人心理。虽然信王处置不了,他的五叔惹急眼了真要揍他。
瑞王爷严格执行皇帝说的一切人事变动都需要内阁太后一致同意,让信王先搞定内阁和张太后,这让信王爷十分苦恼大明现行决策体制的创新僵化和新鲜腐朽。
王家祯见过好几次朱慈炅,太子时就见过了,但单独觐见还是第一次,况且,翁鸿业也在。进屋之前,再次整理官服,调整呼吸,清理嗓子。
王家祯背靠的朝中大佬是他的同年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