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,户部尚书刘大人出列,拱手说道:
“大公子所言甚是。但推行新政,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如今国库在经历战事之后,并不充裕,这资金从何处而来,还望陛下明示。”
朱元璋神色镇定,从容说道:
“刘大人所虑极是。资金问题,朕已有考量。
一方面,随着商业的发展,商业税收会逐渐增加。
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调整税率,做到既不加重百姓负担,又能充实国库。
另一方面,可以鼓励民间富户投资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项目,比如兴修水利、开办工厂等,朝廷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优惠作为回报。如此双管齐下,资金问题当可逐步缓解。”
刘大人听后,微微点头:“陛下高见,臣受教了。”
然而,人群中仍有反对的声音。
一位年轻的御史突然站出来,言辞激烈:“大公子,新政中的诸多举措,无疑是对祖宗成法的公然挑战。我等食君之禄,理当守护祖宗基业,怎能轻易更改祖宗定下的规矩?”
朱宇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,他直视着这位御史,声音冷峻却又充满力量:
“守护祖宗基业,并非是墨守成规。
祖宗们开创大明,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繁荣昌盛。
如今时过境迁,若我们一味拘泥于旧法,而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革,又如何能实现祖宗的期望?
难道眼睁睁看着大明在陈旧的规矩中逐渐衰败,才是对祖宗的忠诚吗?”
这位御史被朱宇的话震住,脸色涨红,却一时无言以对。
早朝结束后,朱宇回到书房,疲惫地坐在椅子上。朱标跟在后面,满脸担忧:
“兄长,今日朝堂上反对之声如此强烈,这新政的推行恐怕……”
朱宇摆了摆手,打断朱标:“二弟,莫要担忧。变革之路,岂会一帆风顺?只要我们坚定信念,持之以恒,就一定能让新政顺利推行。”
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坚定与决心,“这些反对之声,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政推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。我们要借此机会,进一步完善政策,让更多的人看到新政的好处。”
朱标望着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