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部侍郎赵刚满脸通红,情绪激动地大声说道。
他身材魁梧,此刻双手紧握,仿佛已经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。
“如今前线战事吃紧,我们不能给叛军喘息的机会,只有速战速决,才能稳定民心,彰显我大明的威严!”
“赵大人此言差矣。”
吏部尚书刘成缓缓站起身,他身形清瘦,面容儒雅,声音却沉稳有力。
“增兵固然可以增强实力,但也会让我们的后勤压力剧增。而且,朱棡经营多年,根基深厚,贸然增兵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。臣认为,我们不妨先派人深入敌营,与朱棡的部下接触,分化他们的内部势力,从内部瓦解他们。”
“刘大人,你这是纸上谈兵!”
赵刚立刻反驳道,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,脸上写满了不满。
“如今都什么时候了,还想着分化瓦解?等你把人派进去,黄花菜都凉了!”
“赵大人,莫要急躁。”
刘成依旧不紧不慢地说道,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,似乎对赵刚的激动毫不在意。
“战争并非只靠武力,谋略同样重要。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而忽略了长远的影响。”
两人你一言我一语,互不相让,朝堂上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。
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,一时间,众说纷纭,争论不休。
朱宇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,没有立刻表态。
他的目光在大臣们的脸上一一扫过,试图从他们的言辞和表情中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他深知,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安危,必须慎重考虑。
就在这时,亲王朱标站了出来。
“陛下,臣弟以为两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。”
朱标恭敬地向朱宇行了一礼,然后转身面向大臣们。
“增兵可以在短期内增强我们的军事力量,但后勤保障必须跟上;
分化瓦解敌人内部固然是好计策,但需要时间和合适的人选。
臣弟建议,我们可以双管齐下,一边增派适量的兵力,给敌人施加压力,一边挑选能言善辩、忠诚可靠的使者,深入敌营,展开劝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