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牺牲。王爷,您与朝廷对抗,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。只要您放下武器,向陛下请罪,陛下定会念及亲情,从轻发落。”
朱棡冷笑一声:“哼,从轻发落?你以为我会相信吗?我一旦投降,必死无疑。”
孙文耐心地说道:“王爷,陛下仁慈,只要您真心悔过,定不会为难您。而且,您的部下们也不想打仗,他们都渴望和平,渴望回家与家人团聚。您难道忍心让他们为了您的一己之私,白白送命吗?”
朱棡听后,脸色微微一变,陷入了沉思。
孙文的话,似乎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某根弦。
就在这时,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一名士兵匆匆跑进来:“王爷,大事不好!朝廷的军队从后方迂回,切断了我们的粮草供应线!”
朱棡脸色大变,猛地站起身来:“什么?这怎么可能?”
他看向孙文,眼中充满了怀疑和愤怒。
孙文见状,心中暗喜,但表面上依旧镇定自若:“王爷,这是大势所趋。您还是早日投降吧,否则,等朝廷的大军全面进攻,您将无路可逃。”
朱棡在营帐中来回踱步,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。
他知道,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危险,但要他就这样投降,他又心有不甘。
而在京城,朱宇依旧密切关注着前线的一举一动。
他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前线的军报和使者的密信,根据最新的情况,不断调整战略部署。
他深知,这场平叛之战,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,更是智慧和耐心的考验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前线的局势逐渐发生了变化。
朱棡的叛军因为粮草供应被切断,军心开始动摇。
而孙文在敌营中的劝降和分化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一些叛军将领开始暗中与朝廷联系,表达了投降的意愿。
朱宇得知这些情况后,心中明白,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朝廷倾斜。
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,他知道,战争的胜负往往在一瞬间,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。
终于,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,前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:朱棡见大势已去,终于率领残部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