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着应对之策。
突然,他脑海中灵光一闪。
既然保守派大臣以民生为借口反对新政,那他就用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成果来反驳。
朱宇立刻命人收集新政推行以来,各地百姓生活改善的实例,整理成详细的报告。
同时,他还召集了支持新政的官员,在府中商议对策。
傍晚时分,支持新政的官员们陆续来到朱宇的府邸。
户部尚书赵康、礼部侍郎李明等都在其中。
赵康神色焦急地说:“大公子,听闻保守派大臣准备明日发难,我们该如何是好?”
朱宇神色镇定,说道:“诸位不必惊慌。他们既然以民生为借口,我们就用事实说话。
赵大人,新政推行后,商业税收增加,国库充盈,这些数据你可都整理好了?”
赵康连忙点头:“都准备好了,大公子。”
朱宇又看向李明:“李大人,关于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的成果,以及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积极影响,你也准备充分了吧?”
李明拱手道:“回大公子,都已准备妥当。”
朱宇满意地点点头:“好,明日朝堂之上,我们就将这些成果一一呈现。
让陛下和诸位大臣看看,新政到底是造福百姓,还是如保守派所言,祸国殃民。”
众人纷纷表示赞同。
深夜,朱宇仍在书房中忙碌。
他仔细审阅着每一份资料,确保没有任何疏漏。
月光洒在他的身上,勾勒出他坚毅的轮廓。
而在钱穆的府邸中,钱穆、孙德远等人也在进行着最后的谋划。
钱穆坐在主位上,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,神色阴沉。
“明日朝堂之上,便是我们与新政的决胜时刻。孙丞相,你那边的证据都准备好了吗?”
孙德远微微点头:“都准备好了。那些所谓‘新政受害者’的口供,以及一些看似不利的新政数据,都已整理成册,足以让朱元璋对新政产生动摇。”
钱穆冷笑一声:“哼,朱桓和他那些支持者,这次恐怕要栽跟头了。
只要朱元璋对新政失望,我们就能趁机废除新政,恢复祖宗成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