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其他类型 >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>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(十一)(4/6)
道,那是因为心神不宁,阳气不足以支撑精神活动了。再者,脉短,脉短意味着气血严重不足,生命力在衰退,这可是个大大的不妙啊!要是遇到这种情况,预后往往不佳,所以说‘脉短者,死’。”

    小弟子一脸惊恐道:“那……那岂不是完了?”

    仙师拍拍弟子的肩膀,安慰道:“别急别急,事情还有转机呢。要是脉自和,也就是说,虽然发汗多了点,但脉象还算平稳,那就说明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还在,阳气虽有损失,但还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。这时候,只要及时调养,补充津液,固护阳气,还是有救的,所以说‘脉自和者,不死’。”

    小弟子松了一口气:“原来如此,看来发汗这事儿,还真得悠着点。”

    仙师点了点头,继续说:“没错,中医讲究的是平衡,阴阳平衡,寒热平衡,发汗也是一门艺术,得恰到好处才行。阳明病发汗多,那是身体在抗议呢,告诉你:嘿,哥们儿,悠着点,咱这火可不是那么好灭的!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咱们不妨再插个题外话,说说这阳明病到底是个啥玩意儿。阳明病啊,简单来说,就是肠胃系统出了问题,热气积聚在里面,排不出去,就像锅里煮着开水,盖子却盖得紧紧的。这时候,你要是想着打开盖子(发汗),那热气(病邪)是会出来一些,但锅里的水(身体的津液)也会大量蒸发掉,弄不好还把锅底给烧穿了(亡阳)。

    所以啊,治疗阳明病,关键是要找到那个“锅盖”的开关,让它自然排气,而不是强行打开。这就得用到中医里的清热泻火、生津止渴等方法了,比如白虎汤之类的方剂,那都是对付阳明病的高手。

    有一天,咱们的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,一脸好奇地问:“师父啊,我有个事儿特好奇,伤寒病要是又吐又泻之后,病情还是不见好转,这背后有啥玄机呢?”

    张仲景仙师一听,嘿,这小子还挺爱钻研嘛,于是笑眯眯地说:“哟,小家伙挺有心啊,来来来,听我慢慢道来。”

    仙师清了清嗓子,开始了他的“伤寒解密之旅”:“伤寒这家伙,要是折腾得你又是吐又是拉的,完了还不肯善罢甘休,那就得小心了。尤其是当你五六天,甚至十多天都不拉粑粑,这时候,太阳都快下山了(日晡所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