吵已经让众人感到疲惫不堪,又或许是腹中饥饿难耐产生了生理反应,诸位大臣们原本高亢激昂的争论声逐渐变得低沉,最终缓缓地停歇下来。这场毫无意义且混乱不堪的争吵终于画上了句号。
一直在旁观察着局势发展的何太后见此情形,赶忙向身旁的刘辩使了个眼色,并轻轻点了点头。刘辩心领神会,随即示意站在一旁的小黄门,只见小黄门收到了刘辩给的信号,便高声大喊:“退朝——”
听到这一声高喊,那些大臣们虽然个个心怀不满,但终究还是给这位年纪尚轻的小皇帝留了几分薄面。毕竟他们心里都很清楚,如果继续这般无休止地争吵下去,除了白白耗费自身的精力之外,根本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结果。
与其如此,倒不如先各自散去,私下里互通一下消息、探一探彼此的底线,然后再联合起来共同上书,请求皇帝对他们进行封赏。这样一来,不仅能够提高办事效率,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。总好过像现在这样,把堂堂的朝堂弄得跟嘈杂喧闹的菜市场一样不成体统。
然而,与其他大臣不同的是,董卓此时却是一脸冷漠,摆出一副“莫挨老子”的模样。但实际上,他那颗野心勃勃的心正在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。如今,他所率领的先锋部队被袁隗那老家伙以洛阳城内不宜大军驻扎为由,阻拦在了洛阳城外。
不过,董卓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,他深知只要抓住机会,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……
此时,李儒所率领的后续部队仍在马不停蹄地赶往洛阳的途中。而远在洛阳的董卓,则通过他安插在此处的探子得到了一则重要消息——丁原丁建阳也收到了邀请,正在率军前来洛阳的路上!这无疑给董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
倘若此刻就让朝堂之上那些世家子弟们商议并确定封赏之事,那么等待董卓的必将是极为不利的局势。要知道,这些大臣们向来对外来势力抱有深深的成见与排斥心理。尤其是对于董卓这样从西凉远道而来的将领,他们更是绝不会轻易允许其涉足朝堂半步。
一旦这些大臣们达成共识、勾结起来,凭借着各自庞大的家丁队伍以及参与其中的禁军力量,全力守卫洛阳城。待到丁原的并州铁骑抵达之时,董卓便会陷入两难的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