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论是哪一个时代,俸禄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。它不仅是生活的保障,更是对他们付出的一种认可和回报。而袁术所提供的高昂俸禄,无疑成为了吸引百姓们入伍的一大亮点。
这些士兵们,无论袁术下达怎样的命令,都毫无怨言地去执行。他们愿意为袁术赴汤蹈火,甚至不惜付出生命。这种忠诚和奉献精神,很大程度上源于袁术给予他们的优厚待遇。
袁术出生于四世三公之家,其家族的名望和地位在当时可谓是凤毛麟角的存在。再加上袁氏家族的精心运作,使得袁术年纪轻轻就得以坐拥淮南之地,作为自己的根基。
有了这样的基础,袁术自然有足够的财力来发放足额的粮饷。此时的袁术在他的大营里监视着一切,大营内的各种袁术所下达的军令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士兵们忙碌地清点着粮草辎重,建造着用于运载粮食的木质板车。基本上动员了每一个士卒,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安排,以确保偷运联军粮草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。
然而,袁术所做的这一切,只不过是企图利用时间差,与袁绍一同贪墨并偷运走联军所聚集起来的大量粮草。
这些粮草对于联军来说至关重要,它们是军队生存和作战的基本保障。然而,袁术和袁绍对这些粮草心怀不轨,只要他们的计划成功,那么这些粮草辎重就全部落入他们二人的口袋之中,无需分润给他人分毫。
无论袁术采取何种方式,他的目的都是相同的——将联军的粮草据为己有,从而满足自己的私欲和野心。
与此同时,袁氏祖宅中。
就在这个时候,袁绍的心情已经逐渐变得有些焦躁不安了。在过去的这三天里,他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袁术准备好一切。然而,这漫长的等待却让他感到无比的厌烦。
在这三天里,袁绍每天都要接见那些想要撤离联军的诸侯们。这些诸侯们各怀心思,有的是因为对战争的前景感到担忧,有的则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。面对这些诸侯,袁绍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,凭借自己的口才和各种推诿之词,尽量将他们劝退。
虽然袁绍对于这些话术已经了然于胸,但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话语,还是让他感到有些麻木。尽管他深知这些话术只是一种暂时的过渡手段,实际上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