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我一看就知道碳化物,估计是当初堆放成品砖的过程中,为防止磕碰加垫的草席一类的东西。
但我没直接说,而是用指甲刮了一点放嘴里尝尝。
“呸~”
“拿点水,再找块硬纸板或者扑克牌什么的。”
碳化的草泥比较干,泡了快两分钟才变软,用扑克牌刮去后,一块如同刚刚出窑的成品经文砖,便出现在众人眼前。
由于是阴刻,字迹凹槽内还残留着碳化物,所以经文看起来显得十分清晰。
我尝试着拿起来,发现很重。
这块三十公分见方、五公分厚的方砖,竟有不下二十多斤!
另外别看泡了两分钟的水,砖块却只有表面是湿的,从侧面看,内部一点都没被泡透。
我用刀背轻敲了一下,就听叮的一声,一道犹如金铁相击的清脆声瞬间传入耳朵。
很难想象,这竟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工艺。
别看就是方砖,毫不夸张的说,每一块都是艺术品,其所承载的匠心和文化价值,完全不比很多数古董差了。
而且这东西价格也不低。
按那几年的行情,这种精品唐代经文砖,一块叫价五百,绝对会有大把人抢着收。
如果放到现在,甚至能翻八到十倍。
那么问题来了: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?难道仅仅是收藏么?
当然不是,这就是我能给林文俊画饼成功的原因。
有些个富豪,会专门收集这一类老辈子的砖瓦构件,用于建造一些私人场所。
比如天津的瓷房子,几十上百万的高古瓷尚且能被用来建房,就更别提这一类本来就是用于建筑的东西了。
只能说:有钱人的世界,咱们真不懂。
另外这东西不单是现在值钱,从它出窑的那一刻起,就是价值不菲的存在。
当时我还年轻,了解的知识始终有限,后来特地查了一下才知道,古代这种品质的方砖要专门订做,如果按盛唐时期长安地区的物价计算,一块的造价大概在一千文,能换七十到一百斤羊肉,相当于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。
将砖块轻轻放下,我心头一动,瞬间来了主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