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郝润手里的探针开始下针,因为我也想不通这是什么情况。
不过没关系,挖开看看就知道了。
过了大概一刻钟,时间来到下午四点半。
经过勘探,我们得知地下六米多深的位置,有一处大概二十多平米的长方形砖室墓,没有墓道,只有墓室,而且砖结构保存的很完好,并没发现任何塌陷。
不过存在一个特殊情况,就是券顶结构居然是平的。
这只有一种可能——砖椁。
也就是说,我们探到的券顶其实不属于券顶,而是墓砖搭建的椁盖,而且椁室和主棺之间,极有可能还进行了填埋。
否则六米深度还是平顶,用不着一千年,俩月就差不多压塌了。
思索片刻,我看向林文俊道:“你是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刨出来,还是只要棺材里的东西?”
林文俊一愣:“什么意思?”
解释了一下砖椁的情况,我沿着探点在地上划出整座椁室的范围,然后说:“这么大面积的砖椁,椁室和主棺之间会搭建成各自独立的椁厢,每个椁厢之间再放置不同的陪葬品。”
“如果是大型木椁还好,可以先打盗洞,再逐个打通椁厢,砖椁就不行了,没有稳定性可言,想掏干净就得大揭盖,但如果只要棺材里的陪葬品,那只需要居中打一个盗洞,然后凿穿棺盖,钻进去翻就可以了。”
这并非我忽悠他,现实就是这种情况。
碰到这种大型的砖椁墓,除非是在深山老林,否则一般情况下同行们都是只掏棺材以及棺厢里的东西。
不过嘛,凡事都有例外。
如果墓室上方的回填土层超级稳定,可以实现打横井短时间内不塌陷,那么不用大揭盖的办法,也可以掏的比较干净。
只是这种情况非常罕见,基本只有黄土高原地区,两汉时期的点子才有可能出现。
“这还用说!”
林文俊根本没琢磨:“我第一次盗墓,当然全部都要掏出来!”
说完他才反应过来问题在哪,然后又道:“不就是工作量大一点么,放心,大家一起干,时间应该够的!”
我摇头道:“我不是怕麻烦,但我得提醒你,盗墓这东西就好比开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