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后再运到这里安葬。
甭管先包后包吧,这种办法根本没用,而且还会加剧腐烂的程度,就像沤大粪一样,最后连骨头都会烂的不成样。
这让我感觉有点纳闷。
毕竟这种情况,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一把火烧了,无论回纥还是佛教徒的丧葬习俗,火化并不存在什么冲突的地方,也不知道李释缘怎么想的,居然没有这么干。
从脖子往下开始,棺内出现大量“黑泥面膜”,是锦被、经被一类的覆盖物,边缘靠近棺材内壁的地方,隐约还能看出些颜色和花纹。
这时候光靠看就不行了,必须得上手翻。
那味道,简直绝了。
甚至跟当初在青州大墓第二层,井椁里流出棺液都有一拼!
不过臭归臭,好东西确实不少。
除了鎏金佛像,还有玉佛像、刻经金片、银经幢、宝石念珠,白瓷净水碗、三彩僧俑、玉雕的莲花化生童子……
但唯独,没有墓志中提到的东西。
我上下来回看着,满脑子问号。
什么情况?
该翻的地方全都翻了,怎么会没找到?
难不成……塞进了肚皮里?
这并非我胡思乱想。
我听把头说过,古代有些小众的、流传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法脉,是有这种情况存在的,被称之为“人函”,也就是以人的躯体充当容器。
不过人函一般都由正式受戒的信徒或奴隶来充当,叶护太子身份尊贵,按理说是不应该的。
再者说,人死后烂的最快的就是腹部,因为腹部都是内脏,最适合细菌滋生,半年时间就算没彻底烂干净,指定也跟一锅卤煮似的,就是想做人函也做不成了。
琢磨来琢磨去,我目光逐渐落到了叶护太子的头部。
别误会,不是要掀他头盖骨。
我真正注意到的,是他头部下方的瓷枕。
由于形制釉色都很普通,而且还是素面的,刚刚只扫了一眼就没再关注。
看了几秒,我立即撸了撸袖子凑到近前。
“太子殿下,多有打扰,有怪莫怪哈。”
说着我一手托起糊满黑泥的脑袋,一手将下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