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,那些浴血为国的将士,礼义廉耻,也要被舍弃吗?创新是带来了便捷,但更多的是问题。君不见,快速发展后,人少稚童、学子,其价值观,已经变的匪夷所思。更有甚者,这个社会的风气,也让孤越来越看不懂了。”
程咬金越说越怒,一拍龙椅,霍然起身,吓的张稷和李玄直接跪倒在大殿上。
“张稷、李玄听旨,孤要将你们罢官三个月,奉禄不停,直接发放到你们家中。你们二人,就当三个月平民,在这洛阳城,去看,去听,去感悟。三个月后,孤要看你们的结果。”
“臣领旨谢恩。”两人齐声道,也是第一次这么默契。
早有侍卫上殿,脱去了二人官服。
深秋的晨雾还未散尽,张稷裹紧粗布棉袄,蹲在馒头铺前的青石板上。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老花镜,面前竹篾笼屉里,雪白的馒头正欢快地吐着香气。这是他隐姓埋名的第七日,当掌柜把五个铜钱塞进他掌心时,这位昔日执掌太傅印绶的老者,手指竟因攥着铜板而微微发颤。
而在城南的铁匠铺里,李玄正抡着大锤。火星溅在粗麻围裙上,烫出星星点点的焦痕。往日执笔书写奏章的手,如今布满血泡,每一次起落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。师傅擦着汗走过来,将半块冷硬的面饼塞给他:\"歇会儿,吃完接着打,这批马掌晌午前得送到驿站。\"
三个月前,程咬金在大殿的话犹在耳畔:\"你们争了半年的利弊,可曾见过百姓灶台上升起的烟火?\"帝王将两枚刻着\"市井\"的青铜令牌拍在案上时,张稷和李玄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甘与轻蔑。但圣命难违,他们最终脱下锦袍玉带,换上粗衣芒鞋,消失在都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。
张稷落脚在城东的米铺。最初,他连斗笠都戴不稳,总下意识地想端起太傅架子。直到某个暴雨倾盆的傍晚,他和伙计们蹚着齐膝深的积水抢收米袋,看着老板娘把最后一块干饼掰给生病的孩子,自己却就着雨水啃冷硬的窝头。那一刻,他忽然明白为何李玄总说\"百姓饥寒,国本动摇\"——那些写在奏折上的数字,原来都是活生生的人。
李玄的日子更不好过。在铁匠铺的第三周,他因动作迟缓挨了骂。深夜独自蜷缩在柴房,听着隔壁夫妻为孩子抓药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