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能随便请。”

    “这三百块钱,我认为还不够,不过李书记说的对,这事儿不能光靠汀兰,这样吧,我到了城里和市领导谈一下,李书记你们找个村代表和我一起拟一份办理公办学校的申请书。”

    现在虽然政治局势一直在变化,可这并不影响最基本的学生教育,对于教育,沈颂川一向都是支持的,所以并不只是给妻子撑面子。

    而且有些话现在虽然不能说,但是沈颂川心里隐隐觉得高考迟早有一天会恢复的。

    沈颂川三言两语,就把赵汀兰他们刚刚商量好的小学堂给彻底抬高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哎呀呀,沈首长说话就是不一样,这事儿真能成吗?”韩大队长当然是最高兴的,他直接站了起来朝着沈颂川鞠了一躬:“不管怎样,我都先替我们村的孩子们谢谢沈首长!”

    办学校这种事情韩队长和李书记当然有过想法,他们村里的粮食收成一直不错,地理位置也优越,水产瓜果类收获也不小。

    所以家家户户不仅不欠大队粮食,基本上只要不是懒汉,都是能有结余的,所以一般家庭都不需要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工挣工分。

    县城里有学校,但是县城远呀,之前有几个孩子被送过去了,每天来回的山路都要走三十公里,没几个孩子坚持的下来。

    这就导致了本该在上学的孩子们每天在村里瞎跑,调皮捣蛋是小事,还有打架斗殴成群结派的。

    有几次闹事还闹到了派出所去,导致村里评先进年年都要落选。

    如果有了学校,那最基本的就可以解决扫盲和这些不良少年行为。

    对于韩队长来说,还有另外一成的意义在里面,那就是有些下乡的知青,实在是让人无法安放。

    城里来的孩子很多没有乡下的皮实,知青办是吃大锅饭,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分地上工,但基本上就没几个知青上的满工分,在家家都有结余的情况下,知青办的知青年年都要欠大队粮食。

    逼过,骂过,教育过,可人柔弱有啥办法?

    有了学校,就能解决一部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知识分子的工分问题了。

    赵汀兰把沈颂川拉了拉,隐晦地问:“现在申请办理学校不容易吧?”

    话是这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