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斡旋中,军事威慑是基础,外交试探是先行步骤。
在军事上,我下令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力量。征调大量民夫和工匠,对长城进行全面修缮和加固。不仅修复破损的城墙,还在关键地段增建烽火台和堡垒。烽火台的布局更加合理,确保能够及时传递匈奴来袭的信息。堡垒则作为前沿防御据点,储备充足的粮草和武器装备,驻扎精锐的戍边部队。同时,增加边境地区的驻军数量,定期进行军事训练,提高军队的战斗力。例如,在九原郡,集结了数万精锐骑兵,他们每日进行骑射、冲锋等军事训练,时刻保持高度的战斗状态。通过这些军事举措,向匈奴展示大秦强大的军事实力,让他们明白侵扰大秦边境将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在外交试探方面,精心挑选了一位经验丰富、机智勇敢的使者王猛,前往匈奴王庭。王猛携带了大量象征着大秦友好的礼品,如精美的丝绸、珍贵的瓷器以及先进的铁器等。到达匈奴王庭后,王猛向匈奴单于表达了大秦希望结束敌对状态、实现和平共处的意愿。他言辞恳切地阐述了长期战争对双方百姓造成的苦难,强调和平对双方的重要性。同时,巧妙地试探匈奴单于对互市和和亲的态度。单于对大秦的提议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,但也流露出对大秦诚意的怀疑。王猛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,进一步详细介绍了互市将为匈奴带来的经济利益,以及和亲对双方关系改善的积极意义,为后续的深入谈判奠定了基础。王猛返回咸阳后,详细汇报了在匈奴王庭的情况。根据他的汇报,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互市谈判策略。
再次派遣以鸿胪寺少卿李信为首的外交使团前往匈奴。李信精通匈奴语言和习俗,对经济贸易也有深入的了解。在谈判中,李信首先提出了互市的具体方案。互市地点选择在边境相对安全且交通便利的地区,设立多个固定的交易场所。互市时间设定为每月的特定几日,以便双方百姓做好交易准备。交易物品方面,大秦提供粮食、丝绸、茶叶、铁器等匈奴稀缺的物资,匈奴则以马匹、牛羊、皮毛等特产进行交换。
然而,谈判并非一帆风顺。匈奴方面担心大秦在互市中会占据主导地位,压低他们的货物价格。对此,李信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公平交易的措施。双方共同设立互市管理机构,由大秦和匈奴各派官员共同管理,负责维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