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可能引发朝局动荡不安啊!”
朱元璋皱了皱眉,解释道:“标儿,当初为父之所以安排老二他们戍边。
一则是期望你诸位兄弟能在外镇守,而你于朝中居中调度,掌控全局,以此防范朝堂上文臣武将谋反;
二则,欲借他们之力威慑那群前元鞑子,避免其侵扰我边疆,伤害我大明百姓。
但如今,有你三伯在,咱皇室不仅可人人修仙,寿命无限。
而且还有了你三伯送你的那个沙漠之鹰,这类远超大明六百多年的武器。
你觉得那群鞑子还有啥可怕的呢?覆灭他们,不过是早晚之事罢了!”
朱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“父皇所言极是,有此等神器与修仙机缘,我大明确有江山永固之望。
只是,老二他们即便不戍边,亦可选择就藩。毕竟,纵观历史,未曾就藩之藩王,大多结局凄惨。
甚至,部分藩王会被朝中一些文武官员误解为深受圣上宠信,进而萌生出不臣之心。
儿臣虽深信老二他们定然不敢如此行事,但难保其子孙后代,乃至雄英之后的皇室子弟不会心生异念。”
朱兴祖不禁对朱标的深谋远虑暗自钦佩,“标儿所言甚是!
不过,这些我与你爹皆已深思熟虑过。你可知我大明享国祚几何?又因何最终走向覆灭?”
“侄儿不知,还请三伯明示!”
“我大明享国祚二百七十六年,其灭亡之因,在于藩王制度、土地兼并,更在于那群贪得无厌的文官。
当然,其间亦不乏昏君等诸多因素混杂其中。”
“啊!这?”朱棣惊呼道。
朱兴祖转头调侃朱棣道:“咋的?成祖爷!你不会以为自己英明神武,你的子孙后代皆能如你一般出色吧?”
“三伯,您就别调侃我了,我这辈子到死都只是大哥的燕王!”
朱兴祖不置可否地笑了笑,“标儿,你可知在我大明灭亡前夕。
我宗室人口数量几何?他们每年耗费朝廷的钱粮又占据几何?”
“侄儿略微估算了下,那时恐怕有数万之众,每年耗费朝廷大量钱粮,几乎应该占了朝廷支出的大半。
而这庞大的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