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则是开脱。
放在以往。
某些人早就跳出来落井下石了。
但。
刘彻用自己的态度表明了。
张家依旧是张家,张家与刘家之间的关系依旧不是他们能够比拟的。
即便是暂时性的西风压倒了东风。
他刘彻依旧是站在张家这边。
并不会因为朝堂的喜恶,或者说是争斗,而对张家有丝毫的不满。
再者。
张家自始至终,不都是贯彻刘彻的意识在行动吗?
于情于理,刘彻都不可能表达出一副疏远的样子。
“那么,就依照韩爱卿所言吧,我大汉与匈奴和亲一事,就由韩爱卿负责。就依照以往惯例,金银财锦一应陪嫁,依照以往礼仪制度。”
“不过,韩爱卿,出入匈奴之使者就由张家负责,也算是张家出了一份力。”
刘彻直接拍板。
韩安国负责和亲的事。
但是,出使匈奴以及和匈奴交接的事情就交给张家。
一方面。
算是一种对张家的安抚,不至于寒了张家的心。
另一方面就是刘彻的想法。
张家之前表示,与阏氏有所联系。
趁着这一趟和亲。
他们完全可以仔细商议,从长计议。
不得不说。
刘彻对于时机的洞察还是很敏锐的。
眼下。
张家与阏氏那边需要时间缓冲。
需要时间去兵遣将。
再者。
他们更是需要一个由头,麻痹匈奴。
匈奴在试探大汉。
而他们大汉,又何尝不是在故意放纵匈奴呢?
这么一想。
豁然开朗。
“陛下,依照臣之所见,不仅我们要与匈奴和亲,而且,我们可以适当的开放我们大汉边关的集市,与匈奴积极互市。”
“匈奴为什么要屡次进犯我大汉边境?无非是塞外苦寒,他们只能养牛羊,缺乏各种生存之物。而我们与匈奴互市,则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够以牛羊换取其他物资的渠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