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满目威严之意。
他坐在御案前,面前摆着两卷绢帛。
一个写着‘启’字,一个写着‘寿’字。
在御案前,还站着三个气度森严的中年男子,正是太师闻仲、丞相商容、太傅比干。
三月之期已到,关于殷启和殷寿的赈灾记录,也在极短时间内送到了朝歌。
帝乙声音虽然有些苍老,但却依旧醇厚,说道:“这次召三位爱卿前来,想必你们也猜到是什么事情吧?”
比干微微笑道:“皇兄,可是殷启和殷寿两人的赈灾记录送来了?”
“不错。这是殷寿的,你们看看!”
帝乙说着,将写着‘寿’字的绢帛递了出去。
比干连忙上前,双手捧过绢帛,然后退回原位,这才打开来。
绢帛长约半米,上面写满了字。
闻仲和商容一左一右地凑了过来,三人低头看着上面的内容。
很快,他们三人就都看完了。
帝乙问道:“你们觉得,殷寿做得如何?”
商容微微躬身,首先说道:“都说寿王殿下武功通神,没有想到处理政务同样也很拿手。
他在建州赈灾,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到位。
打击囤货居奇,清查贪腐官吏,又能亲自走访各地。
就算是派其他经验老道的官员前去,也不见得就比他做得更好。”
他这番评价,真的很高。
帝乙微微一笑,看向了闻仲和比干两人。
闻仲拱手道:“大王,我很赞同丞相的话,寿王确实做得很好。”
比干只是点了点头,没有多说。
看得出来,他们都很震惊于殷寿的能力。
以前他没有表现出来,不是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,而是没有这个机会。
毕竟殷寿才十八岁,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练武。
想到这里,他们心中已经隐隐倾向于殷寿了,因为相比于殷启,殷寿武功通神这是很大的加分项。
帝乙轻轻一笑,笑容中带着一丝神秘。
他将写着‘启’字的绢帛拿了起来,递向了闻仲他们。
君臣相处数十年,闻仲他们对帝乙很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