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就对了。”另一位门卫笑着说,“有时候,人还是要糊涂一些。你看,厂长的儿子完全不必理会谁的态度,可看看小李,不仅按照规矩办事,对我们也十分尊重。”
“每次见到我们就派发香烟,最低都是大前门050。你看看我们这些人,有什么值得人家在意的呢?不管他是真心亲近人还是为了拉近关系,实实在在的好处落到我们手里,就是好事!”
“没错。”那名门卫摘下了耳朵上的香烟闻了闻,“想想过去的工厂,虽然效益不错,但最终落到工人手中的实惠又有多少?”
“再说现在的福利,过节的福利变得更好,甚至还分到了房子。这么多年来,我们居然有机会住进新房,这种事情以前你想过吗?”
“真的不敢想!”
李安然的低调和随和确实赢得了厂里许多职工甚至管理层的喜爱,当然,这也离不开李景江这位厂领导的支持。然而,真正的转折点还是从分房开始,他因此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高度认可。
自从筒子楼那边动工以来,那个地方成了整个食品厂最受欢迎的观光景点。无论是在周末,许多家庭喜欢集体前往查看施工进度;即使在平时,也有很多员工乐意到那里走走,关心工程进展,哪怕他们家与工地有段距离也不以为意。
正是基于这种情况,尽管厂里仍然有少部分人对李安然不满,动不动就说些闲话,但他们一旦开口,旁人立刻就会为李安然辩护!
这时代感恩知足的人还是大多数,像那些道德沦丧的四合院里的败类始终只是一小部分。或者更准确地说,大多数人即便存在一些缺点或阴影面,但他们还没有堕落到像秦淮茹等人那样极端的地步。
其实不管何时何地,多数老百姓的本质都是随大流的。这也是他们容易受到舆论影响,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的根本原因。
完成汇报当天,李安然便带着田润叶来到了大领导家中,将从外面带来的土特产呈上了。中午还在这里吃了顿便饭,饭后还被迫与大领导下几盘棋,并顺势报告了此次出差的情况。
“你是说,原西县那边的工作不但没有取得进展,反而停滞了,甚至是中断了?”
大领导显得有些不悦。
“领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