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都市言情 > 拒当接盘侠后,办养殖场带领全家致富 > 第122章 自主权抢夺(2/3)
十二位离退休老干部,准备联名上书中央。但光靠我们这些老头子不够,你需要做三件事。”

    老人伸出三根手指:“第一,把你们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政策语言,说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;第二,争取媒体支持,形成舆论压力;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——”

    他压低声音,“找到那个中间人的确凿证据。”

    夜深人静,柳青独自在临时办公室奋笔疾书。

    桌上摊着两份文件:一份是红星厂改革经验总结,另一份则是前世记忆中90年代末国家推动国企改革的政策要点。

    他将两者巧妙融合,形成了一份《关于深化国营农机企业改革的建议》。

    窗外,红星厂的车间依然灯火通明。

    尽管面临打压,工人们却自发加班加点生产——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改革的支持。

    第二天,《经济日报》头版刊出长篇报道《从红星厂看国企改革的困境与出路》,详细记述了红星厂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焕发活力,又如何遭遇行政干预。

    第三天,文章署名“本报记者程雪“,正是程主任的女儿。

    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
    报道引发连锁反应,多家中央媒体要求采访红星厂。

    更令人意外的是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打来电话,表示将派专家组实地调研。

    柳青抓住这个机会,精心准备了汇报材料。

    他不仅展示了红星厂的技术成果,更系统阐述了“技术自主+市场化改革”的国企转型思路。

    “国企改革不能只改皮毛。”柳青对着调研组的专家们侃侃而谈,“必须建立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,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。”

    专家组组长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边听边记,不时点头。

    当柳青展示红星厂职工持股计划时,他眼前一亮:“这个思路很有价值!把职工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绑定,解决了国企普遍存在的短期行为问题。”

    调研结束前,吴老拉着柳青的手说:“你的实践走在了理论前面。我会把红星厂的经验写进给中央的报告。”

    就在形势看似好转时,一封加急电报送到柳青手中——全国农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突然召开紧急会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