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道:“大明对普通百姓的管制极其严格,通过户籍制度将天下百姓划分成三六九等。”
“除了王族贵族,还有民籍,军籍,匠籍。”
杨奇伟微微颔首,表示了解。
民籍是明朝最主要的户籍类型,包括一般的农民、商人、手工业者等。
民籍百姓需要承担缴纳田赋、服徭役等责任。
军籍是专门为军队服务的户籍。
军户的子弟世袭为军,要到指定的卫所服役,承担兵役和屯田等任务。
匠籍是手工业者的户籍。
匠户要定期到京城或各地官府的手工业作坊服役,为官府生产各种手工业品。
此外,还有灶籍,也就是盐户等,专门从事盐业生产。
可以说,大明的百姓生来是什么户籍,未来也基本就是什么人。
农民的孩子还是农民,工匠的孩子还是工匠,军户的孩子还是军户,世世代代传承着某种职业。
即便是有少数人侥幸当了官,但官员的后代也是民籍!
与天竺的种姓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!
王启武顿了顿,继续解释道:“但在普通百姓的等级制度中,还有一种被视为最低贱的户籍,朝廷直接将其定性为贱籍。”
“贱籍主要有三类。”
“乐户、堕民、疍户。”
“乐户是主要从事音乐、歌舞等演艺活动的人,其社会地位低下。”
“堕民也被称为丐户,多聚居在浙东地区。”
“他们的职业多为从事一些被视为低贱的工作,如捕蛙、卖饼、抬轿等。”
“且堕民不能与一般百姓通婚,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等。”
“最早的堕民,源自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陈友谅、张士诚、方国珍等人。”
“他们战败后,其部属甚众,诛不胜诛,遂下令贬为堕民。”
“疍户是以船为家,生活在江河湖海之上的人,主要从事渔业、运输等行业。”
“而除了生来就是贱籍的人,一些官员在政治斗争中失败,妻女子嗣也有可能被贬为贱籍。”
“天香阁,以及万花楼,祖上都源于贱籍。”
杨奇伟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