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人物为了各自的动机、目的利益相互冲突了起来。在这矛盾斗争的漩涡当中,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都得到了鲜明而突出的表现。
虽然主题不同,但胡老师的作品,让我看到了更积极的内核。这是周老师的作品所没有的,也是我深深期盼的。”
“张编辑就这么看好我的作品?”
“当然……”
张德宁正想进一步夸赞胡为民的新作,却被一阵抽泣声所打断。
她偏头一看,发现抽泣声来自正阅读《孩子王》手稿的龚雪。
“雪姐?”胡为民顾不得张德宁,径直来到龚雪身边。
察觉到胡为民关切的目光,龚雪抹去眼角的泪痕,不好意思道:“为民,你的这部新作太好看了,我看到动情,一下没忍住。”
她又递出手稿,庆幸道:“还好手稿没有被打湿。”
“我还以为雪姐不喜欢这种题材的小说呢。”胡为民道。
龚雪解释道:“我虽然读的文学杂志少,但并不代表我不喜欢这类小说,只是……只是这类作品的内核大多都是悲剧,我不是很喜欢。”
“我这部《孩子王》总体来说还是积极向上的吧,你怎么还是哭了?”
“我……我想到了自己的……”说着,龚雪又哽咽起来。
胡为民也有些伤感,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,柔声道:“雪姐,一切都过去了,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此时,张德宁感觉很尴尬。
她似乎成了多余的一个人,但她肩负任务,又不好离开。
有胡为民的安慰,龚雪从刚才伤春悲秋的情绪中走了出来,然后她就看到了张德宁尴尬的神色。
她心下大囧,一抹红霞从耳根爬向脸颊。
“张编辑,手稿我看完了。”
“谢……谢谢。”
张德宁也顾不得小情绪,接过手稿后便看了起来。
“张编辑真是个认真的人呢。”龚雪道。
胡为民赞道:“正是有张编辑这样的人把关,我们中国文坛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家,读者才不会缺少优秀的作品看。”
两人的说话声音不大,没有对张德宁产生一丝一毫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