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也萌生了加入的想法。
文学社内。
查剑英和陈建公请来胡为民,帮成员们看稿子。
“胡老师,托您的福,我们文学社最近成学生口中的香饽饽了。”
“哦,怎么回事?”
“不少同学知道胡老师是我们文学社的顾问,指导我们写作,他们都有意向下学期加入文学社呢。”
查剑英眉眼弯弯,开心到嘴都合不拢。
胡为民揶揄道:“这不是好事嘛,你们心心念念不就是发展文学社,现在愿望成真了。”
“也没有,我们就是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,一起学习,一起进步。”查剑英扭捏道。
陈建公想到下学期会有大批同学提交入社申请,也不禁感到发愁,“不过人多了,也很麻烦。”
“人多不见得是好事,他们肯定都是冲着胡老师您来的。”查剑英道。
胡为民道:“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,如果人太多,想要做到现在这种程度的文学指导,我也会力不从心。”
“胡老师,我们会提高申请难度,只有拥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可以通过申请。”查剑英连忙道。
胡为民摇摇头,提了个建议,“倒也不必如此,我想等到下个学期,你们也能成长起来。教导有写作基础的同学可能有所不足,但教导爱好者是足够了。”
“我……我们行吗?”陈建公指了指自己和查剑英,有些底气不足。
胡为民微笑着说:“你们难道没有发现,和这个学期开始之前相比,你们的写作能力提升很大吗?”
“我们……有吗?”
“当然,你们的作品被《故事会》看中就是明证。而且有了《演员》和《送货上门》两部作品的锻炼,等到下学期,你们还会有巨大的提升。”
查剑英和陈建公一阵恍然,原来,他们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。
“胡老师,谢谢您!”
“谢我干什么,你们能有所成就,靠的不是我,而是那种对文学锲而不舍的精神。”
胡为民依旧谦虚,毫不贪功,他收获的不只有两人的感激,还有崇敬之情。
……
《演员》发表后的第三天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