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都市言情 > 重生79:离婚后,我成了大文豪 > 第四十四章 《十月》《当代》或《燕京文艺》(3/5)
关于这部短篇的讨论不仅没有消散,反而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。

    青年报等纸媒因为参与讨论,报纸销量奇迹的没有下降,反而维持在了那个高度。

    燕京本地的报纸因为胡为民的短篇小说吃得满嘴流油,倒是让本地的一众杂志眼热不已。

    如果说《甜蜜蜜》因为披着爱情小说的皮,得不到一向以刊载严肃文学而着称的杂志看重。那么《演员》的问世以及大火,已经足以让他们这些眼高于顶,不屑于刊载通俗文学的杂志低头。

    “《演员》完全够得上在《当代》\/《十月》\/《燕京文艺》发表!”

    这是《当代》等燕京本地文学杂志的心声。

    他们的想法是说服胡为民,希望他允许他们转载《演员》。

    和青年报比,他们杂志的优势很足。

    他们的优势,就是发行范围。

    除了《燕京文艺》的基础盘在燕京外,《当代》和《十月》有全国发行渠道。

    他们几家杂志也是各有优势。

    为了能抢得先手,三家杂志社的编辑部都联系到了胡为民。

    “唉,没人关注发愁,现在有人关注了,也发愁啊。”

    胡为民陷入到幸福的烦恼。

    他对三家杂志社都不够了解,好在他知道谁最了解他们。

    于是,他又跑到了吴祖湘家。

    “吴教授,现在《当代》《十月》和《燕京文艺》都想发表我的作品,我又对他们不太熟悉,您给我个建议呗。”

    “你的《演员》写得很有新意,得到杂志社的青睐并不让人意外。”吴教授道。

    “我在几家杂志社都投过稿,我就说说对他们的了解吧。”

    《当代》创刊于去年六月,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,初期为季刊,以“直面人生、贴近现实”为办刊宗旨,聚焦中长篇小说、报告文学和文学评论,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与批判性。

    在三者中,其创刊时间最短,发行量也是最少的。

    不过好处是《当代》由于创刊时间短的原因,缺少优质作品打开局面。

    《燕京文艺》创刊时间早,发行量大,但主要集中在燕京及其周边,全国范围内比不上《收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