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不仅仅是送信那么简单吧?”
“我就知道瞒不过为民。”朱盛昌一听这话,脸上掠过一丝尴尬,但很快便换上了满面的笑容,说道:“这次来呢,我还有真有个目的,就是想问问《甜蜜蜜》……”
“哦,朱老师是问这个啊。”胡为民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,然后接着道:“其实也没什么,《甜蜜蜜》的电影火了之后,燕京文艺的张编辑第一时间找上了我。
她背后的燕京出版社开出了让我难以拒绝的价格,对方这么有诚意,我不签约也不合适,朱老师您说是不是?”
“就这么简单?”朱盛昌不甘心的继续询问。
“就这么简单,朱老师以为呢?”
朱盛昌略作思索,缓缓开口问道:“燕京文艺出版社,就未曾动过念头,想要签约你日后的创作吗?”
“他们确有提及此事,但我并未点头应允。”胡为民直言不讳,神色坦然道。
朱盛昌的眼眸倏地一亮,仿佛被某种突如其来的光芒所点亮,“哦,为民是不看好燕京文艺,还是想把新书投到我们当代?”
“新书还在创作中,现在谈论这些,只怕为时尚早了些。”胡为民轻轻摇了摇头,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。
朱盛昌心中不由升起一丝失落,暗自嘀咕:“说什么时机未到,恐怕是对目前的稿酬心存不满,盘算着如何待价而沽,谋求更高的利益吧。”
诚然,他心里明镜似的,清楚胡为民是胡为民是作家,靠稿酬吃饭,追求稿酬的丰厚自是情理之中,无可厚非。
然而,他仍旧忍不住在心底轻叹,时移世易,就连作家也都沾染了些铜臭味,事事皆向功利看齐。
遥想老一辈的作家,对待名利二字,真真是视若过眼云烟,淡然处之啊!
不甘心毫无收获的朱盛昌,又问起了《芳华》单行本的出版事宜。
胡为民没有回答,而是好奇地问道:“朱老师,目前《当代》第三期销量如何?”
提到这期的杂志销量,朱盛昌精神振奋,脸上也笑开了花,“非常好,因为有部队方面的订单,这个月差不多能卖到五十万份!”
“一个月五十万份?我记得《当代》往期销量不过六七万册吧?”胡为民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