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你们的美名千古流传。”
此话一出,老儒士们顿时喜出望外,眼中闪烁着惊喜与兴奋的光芒。
纷纷再次行礼,口中高呼,“陛下圣恩,我等万死难报!”
朱元璋摆了摆手,示意他们起身,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,“不过,如今大明幅员辽阔,偏远之地的教育却依旧匮乏。”
“那些地方的孩子,同样渴望知识,渴望改变命运,却苦于没有良师教导。”
“朕希望诸位和家族能为了大明,为了百姓与莘莘学子发挥余热,前往那些地方,为当地传道授业。”
“你们都是饱学之士,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,定能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识字,成为我大明的栋梁之材。”
“这可是比在家乡讲学更有意义、更伟大的事啊。”
这话听起来大义凛然,老儒士们一时语塞,心中虽有千万个不情愿,毕竟偏远之地条件艰苦,与他们平日里优渥的生活天差地别。
陈老嘴角微微抽了抽,心中满是无奈,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,“陛下,您的旨意臣等岂敢不遵?”
“这旨意自是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,草民心中万分明白。”
他一边说着,一边偷偷抬眼观察朱元璋的脸色,只见额头上已然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
“只是草民年事已高,身体每况愈下,实在是力不从心。”
“这一路舟车劳顿,路途遥远,怕是还没到那偏远之地,就病倒在路上了。”
“如此一来,不仅耽误了讲学,无法为当地学子传道授业,还白白耗费朝廷的人力物力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”
“陛下,草民在江南经营书院多年,诸多事务千头万绪,一时难以交接妥当。”
这时,江南的老儒士又哭诉道。
“若是贸然离去,书院恐陷入混乱,众多学子的学业也会受到影响。”
“他们皆是大明未来的希望,草民实在是放心不下啊。”
“陛下,偏远之地条件艰苦,这是众所周知的。”江西微胖儒士则小心翼翼地看了看朱元璋,嗫嚅着说道。
“且不说生活起居的艰难,单说教学资源,实在是稀缺得可怜。”
“草民担心以当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