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朱元璋到现代 > 第171章 在山西逐步推进(2/6)
   他的脑海中迅速梳理着各项事务的轻重缓急,权衡着每一个决策可能带来的影响。

    片刻后,他缓缓开口,“沐英那边,新募的两千百姓虽无军事基础,但身体素质既然不错,便是可塑之材。”

    “传咱旨意,让他挑选军中精锐充当教官,制定一套合理的训练方案。”

    “务必在三个月内,让这些新兵具备初步的战斗能力,能上得了战场。”

    “是,陛下。”楚兰心迅速提笔,在本子上认真记录着。

    朱元璋接着说道,“晋王的武器生产,产量提升是好事,但新型武器进度缓慢可不行。”

    “新型武器关乎后续一系列改革,绝不能掉以轻心。”

    “让晋王召集所有参与新型武器研发与生产的工匠、技师,开个紧急会议。”

    “让他们明确任务的紧迫性,加快研发和生产进度。”

    “若遇到技术难题,让他来找咱,咱和他去现代再找找资料,务必解决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宋学士那边,学子数量虽有增长,却未达预期。”

    “改革之路艰难,正需要大量有识之士投身其中,助力推行。”

    “告知宋濂,拓宽选拔范围,不要只盯着传统的文人圈子。”

    “市井之中,或许也藏着不少有真才实学之人。”

    “让他不拘一格,广纳贤才,对于愿意投身改革事业的,不论出身贵贱,均可参与选拔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有条不紊地安排着。

    “军事学院这边,徐达新招的两百名学员,虽大多不识字,但可塑性强便是优点。”

    “先集中精力开展文化扫盲,让他们尽快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,这是学习军事理论与技能的基础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文化,就难以理解军事知识,更无法灵活运用战术战略。”

    “让那三十二名老学员协助教学,既锻炼了老学员,也能加快新学员的成长速度。”

    “老带新,以老促新,这样的模式能让学院的教学工作更有效率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,每隔半月,进行一次考核,对表现优异的学员给予奖励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详细地规划着军事学院的教学工作。

    “最后,水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