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> 第70章 洋人1(2/3)
游记,为西方提供了宝贵信息。

    1832 年,郭实腊在澳门创办首份面向华人的中文报刊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》,旨在传播基督教教义,介绍西方知识。

    1840 年鸦片战争爆发,郭实腊扮演多重角色,既是战事观察员,又充当英军与中国官员的中间人,还协助英军护送物资,甚至收取费用为鸦片贩子充当翻译。

    1842 年,中英《南京条约》签订,郭实腊作为英方三名翻译之一,见证并参与了这一历史时刻。

    他一生着述多达 80 余种,涵盖德文、中文、日文、暹罗文等语种,内容繁杂,有关中国的就有 61 种。

    诸如《中国简史》(a sketch of chese history,1834)、《开放的中国》(cha opened,1838)、《中国沿海三次航行记(1831、1832、1833 年)》等,从多个角度向西方介绍中国历史。

    同时,他极为重视对中国人的教育,尤其关注女子教育。

    他信奉一句古老格言:教育母亲,你就教育了一个民族。在他带动下,其夫人曾开办女子学校,这成为传教士开办女校的开端。

    他还开展各类医疗慈善事业,试图在中国腹地水陆交通便利处建立一所医院,并以此说服西方教会,派遣至中国的传教士应接受正规医学训练。

    虽说他此举目的是为更好地在中国传教,但客观上确实增进了中国对西方医术的了解,拯救了不少中国人。

    总之,他是一个集敬虔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身,融合牧师与间谍、江湖郎中与天才、慈善家与鸦片贩子帮凶等复杂身份的综合体,堪称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的典型代表人物。

    1852 年,郭实腊为实现在中国腹地水路交通便利处建立一所医院的理想,带领几名传教士,从上海沿长江而上,踏上此前从未涉足的中国西南地区。

    一路历经艰辛,抵达重庆后,郭实腊却病倒了。

    在重庆城逗留两个月,郭实腊病情未见好转,众人盘缠却已用尽。

    他们只好变卖随身携带的钟表、书籍、地图、地球仪等小物件,以换取生活费用。

    期间,他们尝试传教,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