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:“王爷莫要多想,今日您好酒好菜招待。纵使蝉鸣声恼人,但我等坐在一起,开怀赴宴,旨在宾主尽欢,互诉情谊。”
说完后。
他笑道:“我这一句,接:晚夏犹知急!”
此句一出,桌上众人都眼睛一亮。
东莱先生更是夸赞道:“妙哉妙哉。”
围观的文人们也都纷纷鼓掌叫好,眼睛里尽是惊艳。
裴坚、李鹤聿几人根本不知其所以然,但不妨碍他们把手都拍肿了,大声夸赞。
因为裴崇青上一句诗,把情绪冲掉了。
崔岘这一句,无法陡然拔高立意。
只能令改出路,将意境稳稳地往上托举,摒除掉伤感、心惊的元素,再来一个落得住跟脚的转折。
晚夏犹知急,意思是:夏末的蝉鸣声,依旧非常急促。
‘犹’与‘急’二字,一改前诗之颓废、低落。
意思虽然简单。
可一下子就把整首诗给‘点’活了!
这首听蝉诗,从这里开始,瞬间灵动起来,鲜活起来,开始有了‘生命感’和‘高级感’!
“晚夏犹知急,当真好句!”
“不愧是能作出《悯农》的小神童,今日我等,也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天才!”
围观的文人们,咂摸着这句诗,越咂摸越觉得惊艳。
大家互相传颂,不出意外响起一片叫好赞叹。
南阳王眼睛亮起来,当场道:“好!好一个晚夏犹知急啊!本王建议,我们为此佳句,共饮一杯,可好?”
众人纷纷笑着举杯。
而后促狭的看向崔岘。
年幼的小男孩们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你跟着一群爷爷、叔叔、伯伯、哥哥们,在一个酒桌上吃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