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块钱换个心安,她算是对得起贾东旭了。
贾东山眼睛一亮,推了推贾张氏,压低声音:
“婶儿,五块不错了,按满工分算的话,一个月也才二十块。”
他都不好意思拿贾张氏举例,一回来,就成了贾家村日工分值最低的人,一天一毛钱不到。
“不行,我还要粮票。”贾张氏眼珠子一转,又提出了要求:“五块钱外加每月30斤粮票。”
别人不知道,她自个儿还不知道嘛。
老贾的丧葬费还在她手里,她不缺钱,缺得是粮。
五块钱加上30斤粮票,接下来的时间,她就算不上工,也能活得潇洒。
“妈,东旭是为啥出工伤的,你难道忘了吗?”
秦淮茹情绪激动,带着哭腔喊道:“30斤粮票?你是想把我们娘仨,还有未出世的孩子都饿死吗?”
“东旭媳妇,别激动,身子要紧。”
贾大江皱着眉看向贾张氏,满脸不赞同:“大水媳妇,做人不能只顾自个儿,下个月白薯就收成,你那点儿工分虽少,但换成白薯也够吃了。”
白薯丰收时,差不多一斤棒子面能换五斤白薯。
张口就要30斤粮票,他哪看不出这人打着啥心思。
这么多年过去了,懒惰的性子是半点儿也没变过。
后续不管贾张氏再怎么闹腾,秦淮茹都不肯让步,每月五块钱养老钱她给,粮票不可能。
最终,保证书上还是只补充了一句,
“每月月末前,秦淮茹需汇五块钱作为张小花的养老钱,若有违反,张小花可持本保证书前往红星轧钢厂,代领秦淮茹下月工资。”
贾大江、贾东山、秦淮茹三人都在保证书上签了名。
可轮到贾张氏时,她脖子一梗:“我不会写字。”
贾大江一拍桌子,怒喝道:“东山,去灶房拿把刀来,不会写就按手指印儿。”
大晚上的,他们跑这么大老远来四九城是为了谁,还在这儿闹个不停。
“好嘞。”
贾东山问了下秦淮茹后,迅速跑去灶房拿了把小刀回来。
“东旭他大爷,我我学,我现在就学。”贾张氏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