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八月初七,三百神策军突然围了节度使府。马元贽的亲信举着金吾卫令牌闯进正堂时,我正在临摹王右军的《丧乱帖》。他们带来的柘黄袍服上还沾着墨迹,说是前日抄了集贤殿学士的宅邸。
\"请殿下速返京师。\"为首的将领将佩刀横在案头,刀刃压住了我刚写的\"荼毒追终\"四字。我盯着刀柄上镶嵌的瑟瑟石,突然认出这是李滋冠礼时父亲赏的西域贡品。
车驾星夜兼程,我在颠簸中数着更漏。途经洛阳那晚,驿馆窗外飘来孩童的谣曲:\"青雀子,黄雀孙,朱雀门外血纷纷\"随行的宦官厉声呵斥,歌声戛然而止时,我摸到袖中李滋送的匕首。
八月廿九日晨,望见长安明德门箭楼时,我的掌心已被匕首柄磨出血。王宗实在春明亭迎驾,他鬓角新添的白发用乌膏染过,却盖不住眼角蛛网般的皱纹。接过他奉上的赤玉韘时,我嗅到熟悉的甜腥味——和二十年前望仙门城楼上的气息如出一辙。
紫宸殿里弥漫着浓重的安息香味,父亲躺在白玉棺中,面色竟比生前红润。李滋的灵位摆在最末,牌位前的长明灯油将尽。王宗实捧着诏书说\"大行皇帝遗命传位郓王\"时,神策军的铁甲在殿外发出整齐的锵鸣。
九月十三日柩前即位,我在太庙祭祖时摔了玉圭。礼官高唱\"陛下悲恸过甚\"的瞬间,瞥见马元贽向王宗实使的眼色。玄衣纁裳浸了雪水,沉得像是要把我拽进地砖缝里。那夜在思政殿,我摸着御案上的划痕——有道新痕横过父亲惯常搁砚的位置。
登基后第三日,我在延英殿召见翰林学士。当白敏中展开《咸通改元诏》时,我故意将\"克己复礼\"改作\"咸与维新\"。老学士的朱笔悬在半空,墨汁滴在宣纸上,像极了母亲临终咳出的血。
十月初,王宗实送来十二名掖庭宫女。她们梳着相同的惊鹄髻,发间金步摇的声响让我想起李滋的玉佩。最像母亲的那个叫元真,她腕上戴着银镯,烛光下会映出我幼时在十六王宅画的歪斜竹影。
腊月祭天大典前夜,我在麟德殿暗室找到父亲的手札。泛黄的纸页间夹着片干枯的海棠,旁边朱批写着\"滋儿类朕\"。铜鹤灯台突然爆出灯花,火苗窜起时,我把手札凑近烛焰。焦糊味漫开时,听见门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