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“教书育人,首先要自己明理。”
“只有自己理解了经典的精髓,才能将其传授给学生。”
于是,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这些经典。
每天清晨,我会在学堂的后院背诵文章,逐字逐句地理解其中的深意。
钟先生会定期考校我们的学习成果,有时会让我们讲解某一章节的含义,有时则会让我们结合实际生活,谈谈如何将这些道理运用到教学中。
经过几个月的学习,钟先生开始让我参与实际的教学工作。
最初,我只是作为助教,协助他管理课堂,解答学生的疑问。
渐渐地,我开始尝试独立讲授一些简单的课程。
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,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。
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,我结合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。
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,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。
课后,钟先生对我的表现给予了肯定,但也指出了我的不足:“你的讲解很有趣,但要注意控制课堂的节奏。”
“有些孩子容易被故事吸引,却忽略了经典本身的意义。”
我虚心接受了钟先生的建议,并在之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。
渐渐地,我学会了如何在趣味性和知识性之间找到平衡,如何引导学生思考,而不是一味地灌输。
在钟先生的指导下,我逐渐明白了“因材施教”的重要性。
有一次,学堂里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,性格内向,学习成绩也不理想。
我发现他其实很聪明,只是缺乏自信。于是,我特意在课后找他聊天,鼓励他多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渐渐地,小明开始主动回答问题,甚至在课堂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。
看到他的变化,我感到无比欣慰。
钟先生也对我的做法表示了赞许:“教书育人,不仅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要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。”
除了教学,钟先生还教会了我如何与家长沟通。
他常常对我们说:“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。”
“作为老师,你要学会与家长合作,共同帮助孩子成长。”
有一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