赶跑。为此她还写下了《月食解》该书中是这样解释月食的“新月之时,月在日、地之间,地影蔽月,则生月食,故月食常在望(农历十五)。虽每月必有朔望,但不一定见月蚀,只有在黄道与白道交点附近,才有蚀象发生。”
见苏俊毫不犹豫的背出王贞仪作品上的文章,学生们心里不由一惊,都为苏俊的博闻强记赞叹不已……
学生们又继续听苏俊讲道:日子一天天过去,王贞仪也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,长得亭亭玉立的,可她对知识的探索不但没停,反而越来越痴迷、越来越深入。
她整天把头埋在古代算学的那些书里,那些字又难懂,公式又复杂,可在她看来,这些都不是让人望而却步的绊脚石,而是通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。
每次碰到不好理解的难题,她二话不说,收拾包袱就出发,去拜访各地的学者。这一路上,她可吃了不少苦,风里来雨里去的,饿了就随便吃点,困了就找个地方凑合一宿。而且,还没少遭人白眼、被人嘲笑、受人质疑。
但她就像块硬邦邦的石头,不管狂风怎么吹,暴雨怎么打,她都一步也不往后退。
不管是在陡峭山路边上那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客栈,还是在闹哄哄的集市中那破破烂烂的茶摊,都能看到她刻苦钻研的身影。
她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,凭着自己的天赋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儿,解开了一道又一道把数学界折腾了好些年的难题,慢慢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解题方法。
她还把这些宝贵的知识仔仔细细地整理成册,用她那好看的字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发现,满心盼着这些文字能给以后的学生们照亮求知的路,成为他们在学术这条道上往前走的指路灯。
苏俊微微顿了顿,神色平和却又透着几分笃定,缓缓开口道:“同学们,王贞仪留世的数学着作主要有《勾股三角解》《历算简存》《筹算易知》《象数窥余》等。这些着作,在当时的学术领域是有着重要的地位,也展现了王贞仪非凡的智慧与才华。”
学生们听闻此言,不禁对这位清代的杰出少女心生叹服,同时也为王贞仪在数学领域的深厚造诣所震撼。他们望向苏俊的目光中,满是钦佩与惊讶,对苏俊那超强的记忆力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