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都市言情 > 民国的先生 > 第81章 东陆大学.演讲……(下)(3/4)
俊并驾齐驱。

    于是,他心甘情愿地担当起忠实记录者的角色,借助柏西文的翻译,将苏俊那些堪称石破天惊的想法,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,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,深恐有所遗漏。

    紧接着,苏俊的话题转入了“时间膨胀”。他将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中的部分内容娓娓道来,对于“尺缩效应”等概念,只是简要提及,点到为止。

    演讲继续推进,苏俊开始阐述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。

    当涉及水星进动、黑洞(蹋星)、(史瓦西半经)“视界”事件、引力波等前沿且复杂的概念时,柏西文也找不到合适的法文对应词汇,只能采用音译的方式传达给马丁教授。

    而马丁教授始终全神贯注,不停地奋笔疾书,一心做好这个记录者。

    这场时长长达两个小时的精彩演讲,在苏俊深深鞠躬,诚恳说出“谢谢大家”后圆满落幕。

    谁都未曾料到,马丁教授随后将自己的记录稿,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《自然》杂志上,一经刊发,瞬间在整个物理学界掀起了惊涛骇浪。

    爱因斯坦本人也对苏俊的见解,大为赞赏,这让他一扫此前诸如“中国人没有逻辑思维,没有数学天赋,他们勤劳,但很迟钝”

    “中国人肮脏,智力低劣,麻木迟钝,像牲畜一样”

    “中国女人毫无魅力可言,中国孩子毫无活力、呆头呆脑”

    “中国人像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,任劳任怨却麻木不仁,看上去比较肮脏,缺乏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”等表述所体现出的偏见。

    他还曾对中国人的一些生活习惯,比如蹲在地上吃饭表示不理解和贬低,将其形容为“就像欧洲人在丛林中解手一样低等” 。但他却称苏俊是世界上最懂相对论的人。

    (注释:需说明一下的是,爱因斯坦日记中这些言论,反映出当时西方社会存在的对华人有一些偏见,这并非全面客观的认知,不能代表爱因斯坦对全体中国人的完整看法,也不能掩盖他在科学领域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。同时,我们应该以客观、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交流与碰撞 。)

    后来,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写信,提议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