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从当中提炼出前因后果。一次父亲言语上的别扭,让寒窗苦读,终于有所成就的儿子彻底累了。
于是程勉为了证明给父亲看,看看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官,证明自己从未忘记父亲的谆谆教诲——救了人,自己却存了死志。
分明能够活下来,却因为身心俱疲,选择让自己葬身在洪水当中……用凄惨壮烈的死,换来父亲对于这个“因公殉职”儿子的一句肯定。
长辈的肯定在儿女身上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,绵延了几千年,一直是家庭教育中抛不开的那一部分,管殷对此深有心得。
管殷刚到学校实习的时候,就听到同事带着遗憾、不解的语气,略带鄙夷的讲了一个故事。一个高考六百分的孩子,因为没有达到父母要求的成绩,自以为可能上不了985的好学校,在出租屋里一袭红衣,上吊而死。
“你说现在这孩子,抗压能力真的不行。”
“你也要想想,他们现在和咱们那些年不一样,当年咱们本科就踏踏实实不愁工作,你看看小管,这刚来的吧……北师大研究生。”
“说这倒也是,可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动不动寻死觅活的啊!今年不行,又不是考不了明年?再说这分数线出来了,今年整体都不高,那个成绩在京的985都够了,出京除了c9更是随便选。”
“哎……”
“听说是父母专门为了这孩子上学,在附近租了房子。”
“现在不都是这样?你既然要求孩子,那你父母多付出一些也正常。”
“听邻居说,成绩一下来,那家父亲直接就下楼抽烟了,当母亲的第二天去上班的时候发生的事儿……等回来的时候,人都僵了。”
“哎……那能有什么办法呢?现在孩子也是不容易。”
当原本的不解全都化成对一条曾经鲜活生命的惋惜,几个老师的话语,也换不回那个正有大好未来的孩子。
那个时候,一路平顺、父母恩爱、长辈提携的管殷才知道:哪吒割肉剔骨的神话,实际上一直未曾脱离现实生活。
以命相搏,渴望的或许只是“一个记得”和“一句认可”,等到父母反应过来的时候,一切却已经晚的不能再玩啊。
面前的大汉也是一样的道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