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人态度都很清晰,宗令沈墨庵明显想要严惩沈舟,废姓夺名这种处罚,仅次于最严重的秋后问斩,甚至对于某些志在皇位的皇子皇孙来说,还不如被一刀砍在脖子上,起码死的壮烈。
而在左宗正沈竹蹊看来,沈舟所作所为符合常理,所谓的证据不足,也只是少了秦王管家的证词而已。
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明白,一位王府管家怎么会擅自对齐王世子下手呢?双方之间又无仇怨,肯定是受了幕后之人指使,而整座京城,除了秦王父子,又有谁能指挥的动他?
事实与真相之间,就隔着一张薄薄的窗户纸,可惜随着徐年身死,没机会捅破了。
至于右宗正沈砚溪,他不关心处理结果,只是好奇一位没有成年的王爷世子,怎么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布置出一番如此精妙的杀局,这里面的把控只要稍微有一点偏差,结局便会截然不同。
如果当时是秦王父子一起走出的王府大门?
再或者沈卓要是不听废话,直接动手?
甚至他还能选择先处理留下的沈皓,再带人追击。
计谋这东西,算计的就是人心,而人心往往最难测。
再好的谋士,也会因为小小的意外,落个满盘皆输的下场。
三人争论不休,最后只能求陛下裁决。
沈凛其实知道消息的时间更早,从沈舟踏出王府第一步,风闻司的密信就没断过,详细记载了齐王世子的每一步行动。
他本意是想看看沈舟能把事情做到什么境地,却没想到,真的只差一步就能手刃沈卓。
这位苍梧第一人心里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,作为长辈,他不喜欢看见同族之间厮杀,但作为皇帝,更多是忧虑沈舟手段还不够狠辣。
皇位之争,本就是踩着敌人尸首向上爬的过程,如果当时换做他,第一时间就会击杀沈卓和沈弈,然后拎着头颅,调集所有人手,夜闯大内,不成功便成仁,绝不会傻乎乎的独自一人来宗人府领罚。
沈凛停下思索,拍了拍腰带道:“这孩子,朕要保,宗人府若是有异议,可以提。”
三位宗人府大佬,看见皇帝下意识的小动作,惊出一身冷汗,就连最硬气沈墨庵都行礼道:“臣等遵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