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确定首印册数,《当代》的几位主要负责人韦君怡、严文景、孟委哉、秦照阳,还有这篇小说的责编白舒荣还开了一个小会。
面对几个老前辈,白舒荣从容自信道:“我认为魏明的创作能力是一直在进步的,虽然中间只隔了几个月,但我认为《牧马人》的质量比牛驴那两篇还要更高一些。”
秦照阳认同她这个观点:“而且《牧马人》的主题其实更大,可能引发的全社会层面的讨论也会更大。”
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韦君怡老太太问:“老秦,那你觉得首印多少合适。”
秦照阳道:“考虑到我们的底子确实要弱一些,要不还是15万,不够再调整?”
韦君怡又问了一下严文景,他沉吟道:“我觉得起码20万,迈一个大台阶。”
首印20万,那基本就可以平视《燕京文艺》了。
最后几位大佬里最年轻的孟伟哉发表看法:“我觉得大家还是保守了,我觉得应该首印30万!”
众人一阵愕然,包括最看好魏明的白舒荣:大佬,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啊!
又经过了一番商议后,最终就定在20万了,并做好发行跟踪,随时做好加印准备。
“另外,”韦君怡对秦照阳道,“老秦,麻烦你以《人民文学》的名义向魏明约稿,就凭这篇《牧马人》,他的立场,他的能力都非常可靠,这样的年轻人一定要呵护啊。”
白舒荣听后只能心里叹息,她还想继续跟魏明合作呢,现在被《人民文学》盯上了,那自己还能说啥呢,祝你们俩以后好好的吧。
在众多文学期刊中,《人民文学》的地位是独一档的,比《收获》和《燕京文艺》都要高。
不仅仅是因为第一任主编茅盾的地位高于巴金和老舍,还因为它的政治属性。
年初刘新武在《十月》当编辑,他找上还没恢复身份的丁铃约稿。
丁铃有些感激,就把自己之前的一篇稿子给了《十月》。
结果很快丁铃恢复了身份,作协直接来了一位领导把她的稿子从《十月》拿走了,说是丁铃需要在《人民文学》亮相,而那会儿《十月》都排好版,马上就要印刷了。
就是这么霸道。